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言文寇隽字祖俊阅读理解,本文共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寇隽字祖俊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又廉恕 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 挠:邪曲
d.于是梁人惮焉 惮:害怕
9.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
①遂访主还之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11.(1)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寇隽字祖俊阅读理解答案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又廉恕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挠:阻止
d于是梁人惮焉惮:害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财物无所取
b其雅志如此劝其耕桑,
c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欲以田给椿
d家人曾卖物与人有志与力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①遂访主还之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⑥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13.把上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3分)
(2)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4分)
(3)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3分)
参考答案:
9.c(挠:屈服)
10.a(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b代词,他的,作定语;代词,他们,作宾语。c介词,因为;介词,把。d介词,给;连词,和)
11.a(②陈述寇隽东讨时担任的官职;⑤是孝庄帝做的事情,且孝庄帝谴责的对象是攀附杨椿的人;⑥梁人害怕是因为寇隽派兵擒获了曹琰之,突出表现寇隽的军事才能,皆与寇隽坚守正道无关)
12.c(应该是建造费用虽然极多,由于寇隽掌管得严,下面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
13.(1)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造,修建,建造;1分。典,掌管,负责;1分。侧重第二句的大意,1分。)
(2)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敦,督促,勉励;1分。顿,顿时,立刻;1分。革,改变,变更;1分。状语后置,1分。)
(3)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得众,得民心,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1分弗,不;1分。逼,迫近,接近,逼近;1分。)
【参考译文】
寇隽字祖俊,是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赞,曾做魏南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担任过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寇隽性情宽厚文雅,从小有见识和度量,喜欢学习,记忆力好。兄长寇祖训、寇祖礼和寇隽,都有志向,有德行。寇隽一家友好和睦,和祖辈人住在一起。虽然他的父亲去世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在父亲平生所居住的房屋内,齐备地陈设帷帐、倚几和手杖,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好事坏事,一定要先对着灵位稟报,离家远行往返,也都要像这样。性情又清廉仁爱,不将财利放在心上。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在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说道:不好的树木下的阴凉,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获得钱财却丧失德行,我是不愿这样做的。于是寻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他。他平时的美好志向就是如此。
因为朝廷量才选用人才寇隽成为魏孝文帝挽郎,任命为奉朝请。大乘贼反叛,燕赵**不安,寇隽参与监督军事东讨,因为立了功授予员外散骑侍郎,升任尚书左民郎中。因为母亲去世没有赴任。正光三年,授予轻车将军,调任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很快升任主簿。当时灵太后摄政,减去官吏俸禄的十分之一,建造永宁佛寺,命令寇隽掌管此事。建造费用极多,下级主事的官吏无法欺瞒。寺庙建成后,十分壮丽。灵太后表彰了寇隽,任命他为左军将军。
永安初年,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因为杨椿是权贵,全都说杨椿有理,要将田地给杨椿。寇隽说:史底是贫困不堪的百姓,杨公还要强行夺他的土地。如果要损不足以给有余,让我也随声附和,我不敢听命。于是将土地还给史底。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隽坚守正道不屈服,马上委任他为司马,赐给他一百匹帛。那些投靠杨椿替他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永安二年,出京城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当地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奖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用礼让勉励他们,数年之中,风俗顿时为之一变。梁朝派遣他的将领曹琰之镇守魏兴,日夜抢建魏兴城墙。曹琰之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寇隽派遣长史杜休道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曹琰之。曹琰之是梁大将军景宗的最小的弟弟。从此梁朝人害怕了。适逢魏朝发生了很多事,梁州又很偏远,梁朝人知道梁州没有外援,于是派遣大军驻扎在魏兴,目的是攻取梁州。寇隽安抚激励将士,大家人人都愿舍命效力。梁人得知他受到众人的衷心拥戴,不敢靠近梁州。寇隽任州刺史简朴清苦,不置办家业。任职期满,他儿子等人都步行回去。州吏百姓给寇隽送行,一路留恋不舍,经过多时才走出州境。
文言文光逸字孟祖一文的的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令还,大怒,将加严罚。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若不暂温,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令奇而释之。
后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辅之时为太傅越从事中郎,荐逸于越,越以门寒而不召。越后因闲宴,责辅之无所举荐。辅之曰:前举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非不举也。越即辟焉。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元帝以逸补军谘祭酒。中兴建,为给事中,卒官。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冒寒举体冻湿 举:全
b、逸解衣炙之 炙:烤
c、若不暂温 温:温暖
d、逸将排户入 排:推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便呼上车,与谈良久 遂与饮,不舍昼夜
b、逸解衣炙之 令奇而释之
c、荐逸于越 逸便于户外脱衣
d、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 令奇而释之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 语令 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
b、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语 令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
c、令怪客不入吏 白与光逸语 令大怒除逸 名斥遣之
d、令怪客不入 吏白与光逸 语令大怒 除逸名 斥遣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光逸为小吏时,一次替县令送客淋湿了全身,趁县令不在,解衣钻入县令被子里御寒,受到县令的严厉责罚。
b、任门亭长时,因其奇异的才能受到前来县令家的'胡毋辅之和荀邃的赏识,却被妒才的县令除名。
c、光逸弃官投奔辅之后,得到辅之的举荐,但看重门第的太傅越却拒绝征召。
d、再次投靠辅之的光逸,在乱世中无所作为,于是借酒浇愁,昼夜酣饮,被时人称为八大。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3分)
②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4分)
(2)阅读全文,概述光逸的性格特点。(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c(获得温暖,保暖,动词)
6、答案:a(与:和,同,介词。b之:都为代词,但前者代物,后者代人;c于:都为介词,前者相当于向,后者相当于在;d而:都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
7、答案:b
8、答案:c(a、并未受罚,而是去奇而释之;b、奇异的才能是胡毋辅之的猜测,赏识他的只有胡毋辅之;d、无所作为,借酒浇愁为无中生有,被称为八大的是包括光逸、胡毋辅之在内的八个人)
9、答案:(1)①君子怀着仁安爱之心,您一定不会这样做,所以我就睡下了,一点也没有迟疑。(得分点:尔疑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征召的文书到达郡县,郡县长官都认为文书有误,仔细核实才确认是光逸,于是郡县长官准备好礼物为他送行。(得分点:书审遣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光逸的性格特点:为人诚实 能言善辩 放达洒脱(大意对即可,一点1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