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地》的优秀读书笔记,本文共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读了《千字文》这本中华经典,其中有一个叫《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使我 深深地感动了,盘古竟然用自己庞大的身躯换来现在美好的风景,这使我惊叹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讲:传说很久以前,天地合在一起。有个叫盘古的巨人诞生了,他把天地辟开,双手托起天,两脚踏着地。盘古累了,老了,怕天地又合在一起,于是,就把自己变成了一根顶天立地的大柱子,永远支撑在天地之间。
啊!盘古牺牲了自己,换来今天一切美丽的风光,换来今天一切我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在这么明亮的学校上课,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懂得文明礼貌,让我们学到那么多知识!这些全都要感谢盘古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为别人着想!
说,古时候,天地不分,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似的,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左右东西。但“鸡蛋”里孕育了一个英雄,他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他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才从沉睡中醒来。当他睁开眼睛时,觉得周围黑乎乎的一片,连气都透不过来。他想站起来可是却站不起来。盘古发起怒来,抓起身边的一把与生俱来的大釜,用力的一挥。只听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成为两半,轻的一半向上升起,重的一半渐渐下沉。轻的一半变成了天,重的一半变成了地。
他怕天地再次合拢,于是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他每一天增高一丈,天地也增高一丈。地也增厚一丈。就这样过了几百万年,当他觉得天和地再也不会合拢时,就放下心来。突然,他却倒在了地上,死掉了。。。
盘古是为了我们大家才死的,是他把地球创造出来的。以后我有什么困难,就要学习盘古坚持到底。比如说:在运动会上,当我跑着跑着没有力气时,我应该想想盘古,要坚待到底,坚待跑到终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混和在以起。这时候,出现了以个盘古氏,然后他就拿起斧头,用斧头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然后盘古死了,他的身体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后来猿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进化了。
这种原始人的样子,已经和现代人没有什么两样,我们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他们不仅能够把石头砸成石斧、石锤,而且还能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别看这一枚小小的骨针,在那个时候,人们能磨成骨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了骨针,人们可以把兽皮缝成衣服穿。
但这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是讲的我们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说的在天地劈之前,宇宙只不过时以团混混的气,里面什么都没有。这时候,出现了以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劈了开来,从此有了天地。
每一个人都可以好好地生活。不用在过那些艰苦的日子,也不用为吃饭而犯愁。
山顶洞人过的也是群居生活,他已经按照血统关系把居住生活固定下来,并且渐渐进入了人类,进入了氏族公社时期。
这个神话我们祖国历史非常悠久。据古代的传说,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过了一万八千年。后来,盘古氏死了,天地也有了太平。
我读了《盘古开天》这个神话故事,我觉得盘古很勇敢、坚强、聪明。他有着坚持不懈,永于牺牲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把天和地分开了,才有了后来的我们的世界。
他为了让天和地不再合到一起,一直站着,手撑着天,脚踏着地,过了一万八千年后,盘古累死了。死后,他呼出的最后一丝气息,变成了空气、轻风和云雾;发出的叹息,变成了雷电轰响;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发丝和胡须变成了星辰;手、脚和身体变成了高山;血脉成为溪水江河;筋络成为了道路;全身的肌肉变成了田地;牙齿骨骼变成了宝贵的矿藏;他皮肤上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直到今天,天和地再也没有合拢过。
读完这篇神话故事,我知道了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故事里的奉献和开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盘古一样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巨人盘古用生命开创了天地,其中不仅仅告诉我们天地的由来,或者让我们感叹盘古的牺牲精神。其实更重要的是,怎样去领悟古人独特的智慧,如果能为今人所用,其意义深远。就比如《盘古开天地》中一句: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缓缓下降,变成了地。如此模糊不清的表述,真是有点难以理解,但是却阐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阴阳。
还记得在红楼梦里史湘云和她的丫鬟论阴阳的一段颇为有趣,其中却有一句话和文中的阐述不谋而合。就是:任何事物都分阴阳。就说人体中的脾胃吧,也分阴阳,脾为阴,胃为阳,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清气不升,则浊气难降。体内气机有升才有降、有降方有升,升降开合气机才能调达,才能有运化转输之用。清气不升反降,浊气不降反升;于是清气下降则脾胃之气下流,浊气上升故而呕逆、头痛等顿现。听了这段话,我想读者应该明白打嗝,泛酸的毛病是怎么回事了,脾虚啊。就这么一句话,可以治好大部分人的胃病了。
所以,中华文化中遍地是黄金,可是怎样悟得,是个问题。
当我第一次读完《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我不由的被盘那种古执着的精神给感动了。他抡起斧头就一刻不停的砍啊砍,砍啊砍。终于分出了天和地的一条界限,可是他的手却磨出血来了,但他不管,他任继续用手把天和地分得更开点。他能这样执着,而我却做不到,我只要有点小伤,我就会大哭半天;只要一失败,我就会气馁
当我第二次读完《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我不禁被盘古愿意牺牲、不怕痛苦的精神给惊叹了,当他感到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勇于牺牲,把自己的眼睛掏出来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头发和胡子扯下来变成了星星树木;把自己的肋骨抽出来变成了大山;把自己的鲜血变成了波涛汹涌的江河;把自己的肌肉变成了田地;盘古的气变成了风……而我就不行,我一直都是让爸爸妈妈管着我,而我只为他们做些小事,我真惭愧呀!
现在,我已经懂得了要乐于助人。帮别人的时候,我自己也感到了快乐。有一次,戚晶晶忘带铅笔盒了,我就把笔借给了她,她对我说了声谢谢,这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让我的心温暖了许多。
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在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我非常爱看这本书,它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非常丰富。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补天》、《大禹治水》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盘古开天地》这一篇文章。上面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相传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是一片混沌,既没有光,也没有声音,更没有上下左右和东西南北,就像一个浑圆的大鸡蛋,但是这个“鸡蛋”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氏。盘古氏在这个“鸡蛋”中孕育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氏把“鸡蛋”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天,一半是地,天每天长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也每天长一丈,天气随着盘古氏的喜怒哀乐发生着变化,他高兴时就是晴天,他生气是就是雨天,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星辰;肌肉是泥土,牙齿是宝藏,汗毛是花草树木。从此,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诞生了。
其实这只是一篇神话故事,我知道地球是由星云凝结而成的,而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但我仍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真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感到惊叹!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华神话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中国的传统的神话,虽然这本书中讲的神话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看,因为它讲述了我所不知道的许多神话故事。由于各个地方的传说都不一样,所以书中的说法只是众多神话传说中流传较广的一种。
在这本书上我最喜欢看的故事是开天辟地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觉得天地间少了什么。于是他将左眼变成了太阳,将右眼变成了月亮,将头发、胡须变成了星辰。为了天地间有白天和黑夜,他让太阳挂在白天,让月亮和星辰在夜晚值班。他将四肢变成了大柱子,使天和地永远不能再相合在一起。他将头颅、躯干变成了丘陵,将肌肉变成了土地,用来培育五谷、花草树木。他将血液变成了江河,用以滋养鱼虾。他将牙齿变成了金石,用来为鸟兽做洞穴。将精髓变成了珠玉。他将汗水变成了雨露甘霖,用以滋润大地。他将呼出的气变成了风,用来为花草树木活动筋骨和传播种子。他将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声,用以警戒世间的生物。
盘古牺牲了自己,创造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神仙,值得所有人学习。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在中间悄悄孕育着。过十万八千年,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四周一片漆黑,黑暗闷得发晕,盘古本能的乱抓,抓到了一只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停一声巨响,混沌的东西慢慢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降一尺,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又过来十万八千年,天和地形成了,盘古也累的倒下了。盘古倒下后,它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它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中国神话故事,和其它神话故事一样,都很神奇精彩,让人感动、流泪,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我读《盘古开天地》的感受!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天与地连成一体,整个宇宙混沌一片,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盘古用大斧头劈开了天与地,而他也因为分开天和地力气耗尽而累死。死后,盘古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他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声;他的眼睛变成了明亮的太阳、月亮;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陆地;他的汗水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雨露……
盘古利用一己之力分开了天和地,给宇宙万物创造了生存的空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死后还将自己的身体化作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没有他,世界上就没有不计其数的生物,就没有精彩纷层的人类社会。他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伟大啊!
盘古虽然已经逝世了,但他功不可没,让大家永远铭记力大无穷、分开天地、无私奉献的盘古,好好学习,为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从前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一片混沌。在这期间盘古在这里睡了十万八千年,忽然有一天他醒了。就拿起巨大的斧头向前方砍去,只听一声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变成了天和地。盘古怕它们再次合并就用自己的身体做这天地的顶梁柱,天每天会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尺。
随着日夜过去了,盘古也渐渐地累倒了,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吐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云,声音化成了轰轰的雷声,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在这里我想:谢谢盘古,你为了人类造就了这个世界,我们会珍惜这个世界和地球,爱护地球所有的一切。
我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世界以前不是这样的而是大鸡蛋,他没有辽阔的大地,蔚蓝的天空不想现在的世界那样美丽。
如果要想现在这样美丽那就是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他叫盘古他觉得这个世界太黑了,所以盘古决心捅破这个大鸡蛋盘古拔下一颗牙,将他化成一柄巨斧,然后使劲向周围砍去。鸡蛋里那轻而清的物质冉冉上升,变成了天空;另一些重而浊的物质缓缓下降,形成了大地。
天和地分开一后,整个世界变得亮堂堂,盘古也觉得舒坦多了。可是盘古担心天地在合在一起,于是他高举双臂撑住了苍天,脚踏大地往下蹬踹。就这样,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而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我觉得盘古是一位大英雄,因为有盘古才有我们的今天,还有女娲也是英雄哦,是女娲造的我们。
读了盘古开天地,我知道了,这美丽的宇宙是盘古创造的。
盘古用手推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天和地逐渐成形,而盘古也累得倒下去了。啊!盘古你真伟大,你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混合在一起,而是一直坚持永不退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永不放弃。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一团,好像是个大鸡蛋。大鸡蛋的里面,只有盘古一人在那里睡大觉,一直睡了好多年。有一天,他突然醒来了,睁眼一看四周,到处都是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盘古急得心里发慌,于是就顺手操起一把板斧,朝着前方黑暗猛劈过去。谁知这一劈可不得了,刹时间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巨响,使得这个大鸡蛋一下子裂开了,其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而另一些重而混沌的东西,则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刚分时,盘古怕它们再合拢上,于是就站在天与地之间,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不敢挪身一步。自那以后,天每日升高一丈,地也每日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的增高而每日长高一丈。
这样,顶天立地,坚持了好多年。终于使天地都变得非常牢固。但由于他过度疲劳,终因劳累不堪而累倒死去。就在他临死之一瞬,没想到全身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顿时变成了风和云;他呻吟之声,变成了隆隆作响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头发和胡须,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草地林木;肌肉变成了土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和坚石、珍宝;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这就是我给大家讲的神话故事,很精彩吧!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神州故事,盘古就是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他开天劈地,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劈地的。(课件出示:《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组成的词)自己来读读这些词语。
3、你们觉得哪几个词语比较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 4、你们真像一位位小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刚才提醒的几个词语。
5、读得非常正确,那么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缓缓和逐渐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慢慢的意思;一丈有3米多呢;辽阔就是非常广阔,辽阔的大地、辽阔的草原。)(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小老师教读。
6、同学们真能干,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看看是不是读正确了。
7、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轮读课文,谁愿意来读读?
8、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9、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盘古醒来之前,整个世界是一片混沌的。我知道第二自然段是写盘古是用斧头把天和地分开的。第三自然段写了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第四自然段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五自然段写了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0、你们真会动脑筋,那么现在谁来说说(课件出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件出示: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11、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去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还要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呢?
三、指导写字
1、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课件出示: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课件出示:会写的`字)
2、读得非常正确,那就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同学们都能够用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的生字,真会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课件出示:写字指导)
5、同学们,请你们打开生字本,每个生字写两遍,写字的时候,注意写字姿势。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新词,还把课文读正确了,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课后请同学们要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熟练,下节课我们进一步去研读课文。
五、作业超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盘古开天地》),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说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出示课件:一二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同桌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出示课件:宇宙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盘古醒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2、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一片,有一天,沉睡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
3、沉睡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从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句话中读懂的。)
4、能把读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下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谁能够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6、讲得真好,用上抡、猛劈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那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些呢?(缓缓,渐渐,慢慢这三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天和地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开的;第二段中的反义词也非常重要,(出示课件:反义词句子)清和浊,轻和重,上升和下降,因为只有清而轻的东西才能缓缓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才容易慢慢下降,变成地。)
7、很有道理,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谁能具体讲一讲?(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8、讲得不错,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和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2、请同学们看着(出示课件:插图),谁来复述这一段内容?(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天和地之间,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了还要评一评呢?
3、谁来评一评?
4、复述得好,评得也不错,是啊,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天和地固定住了,但是盘古也已经筋疲力尽,终于有一天,他轰地一声倒下,倒下去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呀,同学们,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作者在这儿抓住了盘古身上的器官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那么,作者由盘古身上的什么器官想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物呢?小组议一议。(出示课件:相似特征)
5、你们真会读书,是啊,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让我们拥有了这么美丽的世界,盘古真了不起,同学们,请你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吧。
6、读得真不错,那你们自己能不能把整个神话故事比较详细地说下来吗?自己先试一试吧。
7、谁能够比较详细地讲一讲?
8、说得真精彩,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都非常好,能够详细地把这个神话故事讲下来了,课后,你要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吗?
9、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神话故事吧!(出示课件:课文朗读)
四、课后总结,拓展升华
1、这课中还有好多写得好的词语呢,请打开书,把它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积累起来,
2、你们都摘抄了哪些词语呢?
3、说得真好,同学们,学了课文,还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呢!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已经感觉到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盘古,有盘古的开天地,才有我们美丽的宇宙。
4、想欣赏更多的神话故事吗?(出示课件:神话故事)
五、作业:(出示课件:1、积累短语。2、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附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天 轻而清 开天劈地
↑
盘古 劈开 创造美丽的世界 顶天立地
↓
地 重而浊
盘古开天地优秀说课稿材料
我执教的《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类课文在小学阶段是第一次出现,新鲜的体裁,必然会激起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但也容易把神话的虚幻性和我们生活的现实性混淆在一起。要通过这堂课向学生传递些什么呢?我想,首先要通过这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知道其中的人物是通过人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人们富于他们超凡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但也与我们人类一样有思想、会思考。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从学生熟知的哪吒、孙悟空等神话人物入手,让学生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又通过教师简单的概括,初步渗透神话奇特而又虚幻的特点。这篇文章中也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比如:盘古这个巨人的形象,他一睡就睡了十万八千年,一天要长6、66米,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等等(这是第二课时),通过让学生充分的想象,来感受他的与众不同,他的神奇,从而来达成目标中所提出的体会神话丰富的想象,感受神话奇幻的特点这一目标。其次,注重朗读,多元感悟新课标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准、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准。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由于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但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集体解决难读的词语并巩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对全文逐段进行朗读检查,而是抽取了学生认为最难读的段落进行重点指导。 (2)读懂。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边划边读。这个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这个高大、勇猛、神奇的人物形象。学生的.朗读感悟也可以是多元的,能感受到盘古的勇猛、力大无比、坚持不懈,也可以感悟到这个人物的神奇、与众不同。 (3)读好。在读懂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去体验,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第三,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课堂的语文味浓一点本文第二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后面两句话中就包含着3对反义词、1组近义词。我让学生自己研读发现,特别是近义词,为什么同一个意思作者却用了3个不同的词语,通过让学生换词读,让他们自己发现得出结论,这样会造成语言的重复。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积累语言,我想还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今后自己的习作中也要避免用词的重复。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简单的说明,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还请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
【学习目的】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学习准备】
教师提供ie条件下的教学课件《盘古开天地》;
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
1、同学们,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评价:肯定学生书读得多、知识丰富)
2、神话故事是那么神奇,那么美妙,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神话故事──(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观看配音乐的动画《盘古开天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评价:肯定学生看得仔细)
三、激发复述兴趣,熟读课文
1、动画片好看吗?你觉得这段动画片还缺点什么?激发讲述的兴趣:像配音演员那样为动画片配上解说词。课文就是我们的台词。
2、(提出学习任务)我们首先要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这样配出来的动画片才更好看。
3、学生打开书,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反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后评价。(肯定学生认真倾听)
5、你对课文哪些段落感兴趣?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
学生选择段落练习朗读,相机处理:
⑴读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反馈后再读,读出情:
①男生读一、二自然段;
②女生读三自然段;
③分小组读、教师引读、点出画面读第四、五自然段。
(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激励边读边想象,读出情感)
⑵第二自然段解决“泡泡”中的问题:找反义词。
(评价:肯定学生读书认真仔细、一边读一边思考、会在读书中有所发现)
⑶逐步出示课文板书提示:“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发生变化”
⑷(出示网页“讲故事”)把这几部分连起来,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四、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现在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打开网页“听故事”)
五、复述故事;
1、解说要配得精彩,不仅要熟悉课文内容,还要进行丰富的想象。(打开网页“讲故事”,看内容提示。)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讲述的内容,可以是片段,可以讲全文。
3、学生做讲述准备:可以自己准备,可以请小伙伴帮忙准备,还可以请老师帮助自己准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情况,个别引导鼓励。
4、指名上台讲述,配以画面。其余学生仔细听,提建议;或学生自我评价:我讲得最好的是……。(逐步提示孩子随画面讲述)
(评价:从几方面肯定学生:讲述清楚流利、想象丰富、根据画面配音效果好……)
六、谈话回扣整体,深化情感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美好世界的神奇故事,已经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里。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网站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故事,正等待我们去点击、欣赏。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2、生字词卡片。
3、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2、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4、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一、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b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盘古开天地》
3、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习生字新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找一找形声字读一读。
找一找月字旁的字,说说为什么是月字旁。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做一做。
读准多音字“倒”和“汗”
3、开火车读课文
4、读了好几遍课文后,谁能说说对课文或盘古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的确,盘古真是了不起,能够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天辟地,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亲自看看宇宙当时的情景吧!(课件出示)
2、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3、是啊,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大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黑漆漆的一片,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读第一段。就这样一直到十万八千年的一天,混沌之中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醒了,他是怎样开天辟地呢?
4、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有关句子。
5、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猛劈过去”要读重一点,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6、再读读这段话,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明朗的天和坚实的土地。(齐读)
7、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在写这段神话时用了很多的什么词?请赶快找出来。并校对。
8、(去掉其他的内容,留下反义词)我们能利用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地分开的情景说清楚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9、小结:作者用上了这么多的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使神话情节形象起来了,讲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天地分开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出示盘古那种顶天立地的画面,)请找到课文的语句读读吧。
四、课文的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或者齐读(提示:把天和地分开后就挺累得,还要使劲蹬着地,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朗读:(中间穿插导语:同学们,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就像巍巍的巨人一样,直挺挺的撑在天和地的中间,孤独寂寞的、辛苦地站住那里。十年过去了、百年、千年、万年――一站就站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变得很高很高,高到了九千丈,地就变得很厚很厚,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所有的精力也消耗殆尽。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此时,你又想对盘古说什么?让我们把想说的话送到朗读中去把!
4、过度:就算他倒下了,可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把这个世界变得美丽。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吧!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累得倒下了,可就算他倒下了,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来创造美丽的宇宙。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的?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自由读
2、提示:同学们,边读书边想着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咱们去试试好吗?(学生再读)
3、你刚才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交流)
4、到底是什么词语使我们联想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吗?
师:“飘动的云”,像这样的词语,在这一段还有好多呢,找找读读吧。
出示: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诃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5、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使人家一听,就能听懂意思了。谁来试试。
6、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就能读的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7、我们看看当时神话般的情节吧!(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那么你们也想作者一样,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什么呢?(课堂小练笔)
8、交流(用上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语)
预设: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肉变成肥沃的土地,筋骨变成条条宽阔的道路。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
9、由此引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是呀,正因为盘古的献身,才使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才有了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人们喜欢这些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就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因为盘古是我们人类的创世神,那在神话中说是谁创造了我们,(而民间认为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是始祖神,盘古和女娲作为和创世神和始祖神,广泛而又长久地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崇拜。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让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座巨大的宝库里,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吧,引读民族神话千字文
三、课外拓展(民族神话千字文)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四、写字指导
(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
复习字词:做“步步登高果实累累”的游戏,巩固本课的字词。
解读课题: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读课题,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默读,找出中心句。
2、找出关键词“创造”,引出下一环节。
(1)学习生字“创造”,学生书空。
(2)“创造”是什么意思呢——天和地原来也是没有的。这个从混沌到美丽,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
(3)分析“创造”的字形。
“创”,立刀旁。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造”,走之底。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
盘古究竟是怎样创造天地的?
(三)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1.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1)指导读“一片漆黑”“抡、猛劈”“一声巨响”等词语。
(4)找出反义词,体会其作用
(5)盘古开辟天地的过程是艰辛与漫长的,找出关键词。
(6)天地分开是多不容易的事呀!盘古这一劈多神奇呀!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开天辟地。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顽强。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也该休息了。是吗?他是怎么做的?
(1)找出关键句,读。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学生动作体会。
(3)你们的动作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顶天立地。
(4)随机采访学生感受。
(5)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可是撑着一片天啊!他站了多久?书上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想想看,一年过去了,盘古是怎么做的?(一次一次的引读,感受盘古的坚强和勇敢。)
3.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盘古改天换地的无私。
就这样,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倒下后的盘古还能创造神奇吗?请你赶紧读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提问:“顽强的盘古最终还是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学生汇报。
(3)适时指导语言积累。
(4)师生合作朗读: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变换句式
(2)想象朗读
(五)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板书,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接着让在板书的带领下,尝试复述课文。
(六)、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神话,神话中的盘古创造了这么美丽的宇宙,我想,你一定有话对盘古说,一句话表达!
最后呼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神奇的人物——开天辟地的盘古!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
布置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
★
★
★
★
★ 简爱优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