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读过的成语寓言故事有,本文共11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刘邦统一天下后,被群臣拥为皇帝。有一次,他到栎阳看望自己的老父亲。刘邦见了父亲非常孝顺,五天向父亲叩拜一次,他家的家令觉得天子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是礼法所不容的,便偷偷对刘邦的父亲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啊,地上怎会有两个皇帝。虽然皇帝是你的亲生儿子,可他是君主,你是臣子,你俩的地位有天地之隔。你怎能让皇帝向你下拜呢?这岂不是乱了礼法吗?”
听家令这么一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可吓着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让儿子跪他了。每次刘邦来拜,太公总是拿着扫帚在门旁站立,见到儿子就往后退着走,眼睛也不敢看儿子一下。
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变化,刘邦感到十分惊讶。等到听说这是家令劝导太公所致,他倒觉得这凸显了自己的帝王之威,很是受用,就赏给家令黄金五百两。紧接着,刘邦下了一道诏书,说:“人的至亲,没有比父子更亲的了。所以父亲得到了天下,就传给儿子,儿子得了天下,就把功劳归于父亲。这是人的最高道德。前些年天下大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我为了解民倒悬,不敢脱下甲衣,连年打仗,终于平定天下。这都是父亲的教训。如今众位将军尊我为皇帝,我的父亲却连一个尊号都没有。今天我宣布,尊我父为太上皇,不必向我行君臣之礼!”
封疆官吏出任长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学生子牢。三句话不离本行,他与子牢探讨治理地方、管理长梧的方法。
古时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称为封人。封人和子牢谈得很投机。他讲到自己的治理经验,认为处理政务绝不能鲁莽从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简单粗暴。
从治理之道又谈到种田之道。封人说自己曾种过庄稼。那时,耕地马马虎虎,无所用心,果实结出来稀稀拉拉;锄草粗心大意,锄断了苗根和枝叶,一年干下来,到了收获季节、收成无几。
听了封人的讲叙后,子牢很关心地打听他以后的状况。
封人吃一堑长一智,总结自己种田的教训,第二年便改变了粗枝大叶的态度。他告诉子牢,从此开始深耕细作,认真除草,细心护理庄稼,想不到当年获得好收成,一年下来丰衣足食。
有了种田的失败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条道理,做任何事都贵在认真。现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这条做人的准则。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庄稼是这样,干其他任何事都是这样。
只有认真负责,通过艰苦细致的劳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认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证和前提。
在动物的世界里,鹿的天敌是貙(chu),貙又害怕老虎,老虎最怕的是罴(pi)。罴身躯巨大,非常强壮,乱蓬蓬的毛发披散在肩上,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起来行走。它力大无比,性情粗野,要是碰上了它,就休想活着回来。
从前,楚国的南方有一个猎人,这个猎人生来胆小,性格怯懦,又不愿意好好学习武艺,结果他顶多只能打打鹿、野兔什么的,要是碰到凶猛一点的动物,就根本对付不了。不过,他也有一手绝招,就是能用口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他希望能凭这个本领将自己想打的动物引过来,以便得手。
有一天,他带着弓箭等武器,一个人到山林里去打猎。来到一块隐蔽的地方,他开始学鹿的叫声,然后准备好火器,准备等鹿群过来寻找同伴的时候,就在箭上点上火,用火箭来猎捕它们。
谁知事与愿违,猎人没有诱来鹿群,倒有几只饥饿的貙闻声而来,以为可以饱餐一顿。猎人见了貙,有些害怕,不敢射它们,害怕万一射不中反遭它们反扑,就又模仿虎啸,貙马上逃跑了,却又来了一只老虎寻找同伴。猎人更加惊恐万状,再次拿出他的看家本事,学罴的叫声吓唬老虎。
可是这一回事情更糟了,罴真的循着声音找来了。罴是山林中最凶猛的野兽,什么也不怕,再也没有任何叫声可以把罴吓跑的。那个胆小的猎人,最后的本领也失灵了,又不敢上去和罴作殊死搏斗,只能等死。
就这样,猎人瘫倒在地上,被凶残的罴只几下就撕裂开,吃了下去。
看了课外读过的寓言故事的还看了:
读过的寓言故事篇三
来小恩是我在无餐镇上认识的好朋友,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厨狮爸爸。我可没写错别字,是“厨狮”不是“厨师”!这是为什么呀?别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你知道,作为一名冒险家,我总喜欢乘着我的沫西鸽飞船周游世界。有一天中午,我来到一个叫无餐的小镇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餐馆。这让我的肚子一直咕咕叫个不停,都快饿晕了。于是我随便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小男孩,黑色的小卷发,大眼睛,小鼻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就是来小恩,今年十一岁,和你一样也是小学生。
“你现在很想吃烤鸡翅吧?”来小恩友好地问我。
“你怎么知道?我是肚子很饿了。”我说。
“是它告诉我的。”来小恩举起右手上的手表给我看。只见手表发出“嘟嘟”的叫声,表环上的红光一闪一闪,屏幕上显出“烤鸡翅”三个字,接着,竟然飘出阵阵鸡翅香!
按常理来说,一个饿的人闻到香味会感到更饿。可是我闻到鸡翅香,饥饿感却减轻了许多。这时候,来小恩把一碗泡好的方便面递给我。我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空气中满是烤鸡翅的香味,我仿佛觉得自己吃的不是方便面而是烤鸡翅!
“你这手表真神奇!”我边吃边称赞。
“那当然,它叫‘香味手表’。”来小恩自豪地告诉我,“虽然看起来和普通的手表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它采用的可是电子科技、生理学、食物学等各种学科的最新成果,能够及时接收饥饿的信号,只要你饿了,它就会‘嘟嘟’地响。紧接着它会自动打开表环上的电磁波感应器,收集你的大脑电波,确定你想吃的食物,再运用手表中的数据芯片将电波转化为数据释放出你想要的食物的香味。由于香气中加人了特别的材料,所以它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你的饥饿感。怎么样,神奇吧?”
“这样一来,闻了香气就可以不用吃饭了呀!”我兴奋地叫起来。
“那可不行,这种作用只是暂时的,解决饥饿的根本办法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吃!”
哈哈,这话没错,你也同意对不对?
吃过泡面,来小恩带我参观了无餐小镇。我这才发现,这个镇上竟然连一家餐馆都没有,难怪叫无餐镇了!
无餐镇上不仅没有餐厅,也没有专业的厨师,厨艺都是每个家庭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来小恩告诉我,镇上还有一个独特的规定:小孩必须年满16岁才能学习炒菜做饭,16岁生日那天还要接受专门的学厨礼,这是个特别的仪式。在无餐镇上,当一个人可以学习厨艺的时候,他就已经由小孩变成了大人,从此以后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了。
成长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人人都很向往,人人都很担心。来小恩憧憬着长大后拿着锅铲的帅气样,又害怕自己将来做的饭菜不好吃。
“还有五年,远着哩!”看着来小恩脸上的一丝丝忧虑,我赶紧安慰道,“现在还有亲爱的爸爸妈妈嘛!”
“可是他们都不在家!”说完,来小恩似乎更沮丧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问题都出在来小恩爸爸的身上。
来小恩的爸爸叫来大恩,是无餐镇科学研究所的发明家。和很多发明家一样,来大恩博士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实验室里摆弄乱七八糟的零件和机器,然后发明出千奇百怪的新玩意。“香味手表”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可是这个看起来无所不能的发明家爸爸,却连锅铲和饭勺都分不清,更别说是炒菜做饭了!我想,在无餐镇上,这样的人恐怕也只有来大恩博士一人了。他满脑子都是实验仪器和科学数据,对菜谱提不起一点儿兴趣,甚至当年在严肃的学厨礼上还想着法子捣蛋。就像现在的很多人一样,虽然已经到了长大的年纪,却管不住自己心里的调皮精灵,总要弄出点好玩的事情来。
“我想,全世界受得了爸爸的人只有妈妈了,”来小恩继续说,“妈妈嫁给爸爸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把自己的厨艺传给了妈妈,而爸爸什么也不会做。可是前几天爸爸研究的新发明‘章鱼洗碗机,发生了故障,结果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弄坏了,妈妈一气之下买了飞船票,环球旅行去了。”
“那你爸爸呢?”我赶紧问。
来小恩取下他的黑框眼镜给我戴上,然后按了一下镜框上的按钮,我才知道,这竟然是一个微型电脑呀。眼镜片上弹出两封邮件,是来大恩博士之前发过来的。
第一封信写道:
亲爱的小恩:
你妈妈这次真的生气了。我得赶紧把她追回来才行。我现在已经乘坐智能扫把起飞了。这次我在扫把上安装了超能电池,你不用担心它会因为中途没电再掉下来了!
爱你的老爸:大恩
紧接着弹出了第二封邮件:
亲爱的小恩:
我已经追上了你妈妈,她正好站在飞船窗前看风景。可是她不肯打开窗户让我进去。她告诉我必须学会炒菜做饭,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大厨师才肯跟我回家。你要知道妈妈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决定去美味镇参加厨师培训。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一箱方便面,外加一只‘香味手表’。它能消除方便面的气味而释放出你想要的食物香味,这样你就能坚持吃上半个月了。相信我,我会很快回来的!
爱你的老爸:大恩
“想不到‘香味手表’的真正用途是这个!”看完这封信,我有些同情地看着来小恩,“可是总不能天天吃方便面,这样对身体不好!不如让我来做给你吃吧!”
我不是无餐镇的小孩,所以想做什么菜就可以做什么菜。可是回到家我们才意识到,家里的盆啊碗啊,不是早就被“章鱼洗碗机”弄坏了吗?我们赶紧重新订购了一套新厨具回来。
可好不容易等来了新厨具,我们还是没能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原来,无餐镇上没有菜市场,所有的蔬菜水果都种在自家的有机农场房里,通过镇上的中央灌溉系统培植。我和来小恩隔着玻璃窗看着农场房里绿油油的蔬菜,不停地咽着口水。
我们走到农场房的门口,这时候,来小恩突然想到了什么,停下了脚步。
“还愣着干什么呀,快点开门吧。”我迫不及待地说。
“我忘了,门上装的是识别系统,开门需要大人的指印,可是现在……”
没办法,晚饭我陪着来小恩又吃了一顿方便面。
有些事情的发生总比想象中的要快。来大恩博士上午还说要去美味镇拜师学艺,晚上就坐在了我们对面狼吞虎咽地吃着方便面。
其实来大恩博土真的去了美味镇学习。
他连续进了十个厨师培训学校,可是他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在第一所学校,他误将油认成了水,结果在炒菜的时候差点把学校烧了:在第二所学校,他分不清糖和盐,结果学校的咸鱼干全都变成了甜鱼干……到最后,没有一所培训机构敢接受他,他就只好回家了。
但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从来不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低头。为了追回小恩妈妈,来大恩博士开始思考别的方法。在喝下最后一口面汤后,他满意地舔了舔嘴角,就动身前往科学研究所。
第二天清晨,我被来小恩一声尖叫给吵醒。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房门,只见来小恩呆呆地愣在厨房门口,像被人点住了穴位一样,一动不动。
“怎么啦?”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天呐!
厨房里竟然出现了一头大狮子!-头正在煎着牛排的大狮子!
狮子看到我们,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锋利的牙齿让我们不寒而栗:“早上好,孩子们,来吃早餐吧!新鲜的牛排煎蛋,最美味不过了!”
来小恩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按了警报器。大狮子还没反应过来,警察就从烟囱里跳了下来。
警察们谁都不相信站在我们面前的狮子就是来小恩的爸爸——来大恩博士!
而这正是我开头要讲的“厨狮”,是的,来小恩的爸爸变成了大厨狮!可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变成厨狮呢?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只有大狮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拿出一颗乳白色胶囊,我们这才明白过来。
这颗乳白色胶囊正是来大恩博士昨夜的最新发明。他在电脑上收集了所有有关厨师的资料,编辑成程序植入到纳米芯片当中,然后放入胶囊中再吞进肚子,这样,随着胶囊的分解,纳米芯片附在体内,将其中的程序通过血液传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也就是说,只要来大恩博士吞下了胶囊,过一阵子他全身都会具有厨师的特性,这将使他成为一名真材实料的厨师!可惜的是,来大恩博士偶尔会犯些小糊涂,他在编辑程序的时候竟然将“厨师”写成了“厨狮”,所以结果就是,他不仅拥有了厨师的高超技艺,也具备了狮子的特征。
我想,那个时候最伤心的,恐怕是来小恩了。才短短一个晚上不见,他的爸爸就从一名鼎鼎有名的发明家变成了一头狮子。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快接受了这位厨狮爸爸,因为他做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好吃了!从奶油水果蛋糕到红烧乳猪脚,没有一样不让人垂涎三尺。就在我上飞船准备离开的时候,厨狮爸爸还送了我一盒精致的蓝莓甜心巧克力。对了,你也尝过一块呀,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 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寓意: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
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
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作生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路上他发现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个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有意降低异人的生活标准,弄得他非常贫苦,甚至天冷时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立刻想到,在异人的身上投资会换来难以计算的利润。他不禁自言自语说:“此奇货可居也。”意思是把异人当作珍奇的物品贮藏起来,等候机会,卖个大价钱。
吕不韦回到寓所,问他父亲,说:“种地能获多少利?”
他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运珠宝呢?”
他父亲又答说:“百倍。”
吕不韦接着问:“那么把一个失意的人扶植成国君,掌管天下钱财,会获利多少呢?”
他父亲吃惊地摇摇头,说:“那可没办法计算了。”
吕不韦听了他父亲的话,决定作这笔大生意。他首先拿出一大笔钱,买通监视异人的`赵国官员,结识了异人。他对异人说:“我想办法,让秦国把你赎回去,然后立为太子,那么,你就是未来的秦国国君。你意下如何?”
异人又惊又喜地说:“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定重重报答你。”
吕不韦立即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安国君左右的亲信,把异人赎回秦国。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但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吕不韦给华阳夫人送去大量奇珍异宝,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嗣子。
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史称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孝文王在位不久即死去,太子异人即位为王,即庄襄王。
庄襄王非常感激吕不韦拥立之恩,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并把河南洛阳一代的十二个县作为封地,以十万户的租税作为俸禄。庄襄工死后,太子政即位,即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权倾天下。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长。贸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把你救起来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也太不知足,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贸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口到鱼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作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鞭长莫及的启示: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奢求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要做,就做自己能力所能涉及的范围内的才是最适合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 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寓意: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3.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
4.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刻舟求剑
5.四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6.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意思
7.出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8.与寓言故事有关的成语
9.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10.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