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游戏 > 实用文 > 其他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共13篇)-凯发k8游戏

| gillyxie|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本文共13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掌握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掌握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中的“一代天骄”是指谁?他有什么贡献?让我们进入第12课的学习。

篇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族的兴起

2.铁木真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统一了蒙古。

12,建立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你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因素:部落混战,民族压迫,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强大的骑兵。

个人因素:坚强的意志,机敏果敢

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蒙古草原一代,蒙古贵族们出于对财富的贪欲,竞相掠夺人口和畜产,形成无休止的部落战争。战争汰弱留强,到12世纪时,原来部落林立的蒙古社会,只剩下几个较大的对抗集团。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善于用兵和团结其他部众,力量逐渐壮大。统一了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国。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星天旋转,诸国争征,……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看一下蒙古史书上记载的情况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尽快地把课本上的小字内容浏览一遍,想一想,成吉思汗的行动为元朝的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和金、西夏作战,南下进攻宋,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成吉思汗的对外战争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从成吉思汗身上学到些什么?

学生回答

……

幻灯片显示:

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陵规模不算大,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国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成吉思汗是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成吉思汗在世时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为后来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后代是怎样建立起这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朝代的。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同学们请看课本,看一看元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灭金后,蒙古对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后来,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忽必烈即汗位后,随后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详细内容。

幻灯片显示:《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liuxue86.com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南宋抗元派将领文天祥所写。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元朝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同时文天祥抗元也为后世所传颂,这矛盾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2.元朝社会经济与对外交往

南宋灭亡以后,元朝的形势稳定下来,在经济方面和对外交往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元朝经济的内容看一下,了解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看完之后请复述主要内容。

(1)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农场。

(2)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3)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4)元朝的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频繁。

【教师归纳】

请同学们根据元朝的运河图说出元朝两段新运河的名称和起止点,说出元朝海运的起止点。

幻灯片显示:通惠河、会通河。

元朝的两段新运河是指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元朝的海运是由长江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运往大都。

由元朝的运河能想到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关于元朝的对外交往,我们来看一下马可·波罗的情况。

马可·波罗的图片及简介: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呆过多年。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朝代中,实现大统一的有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结束分裂局面的有秦、西晋、隋、元四个朝代,在这四个朝代中,元朝的疆域最大,那么,元朝的疆域包括了哪些地方?元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治理?这是我们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

3.行省制度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上关于行省制度的一段描写,找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具体内容、影响等。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①中央:中书省: 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③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

④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想一想:行省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教师归纳】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刚才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了民族融合,确实是这样,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形成,仅就这一点来说,元朝的历史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元朝时候,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来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学生在回答时,教师用简明的板书表现出来:民族融合的表现:汉族外迁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

课后小结

1.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

2.通过讨论元朝的进步表现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培养辩证看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融合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________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

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_______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________即汗位,于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____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

4.________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下令开凿运河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未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②建立者:______。

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简称“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朝。

7.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院,负责管理____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________的管辖。(今天的台湾)

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____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_____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③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________

3.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扣标整合】: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归纳为三个年代、三个人物、三件大事。

课后习题

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真族 c.项族 d.古族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族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唐朝 c.辽国 d.隋朝

3.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b.民族间的交往

c.经济的发展繁荣 d.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⑴.20世纪之前,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很少有人可与图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谁?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⑵.图一人物去世后,其子孙是怎样逐步灭掉其他政权、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

⑶.图二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⑷. 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篇4: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初一历史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初一历史教案

一、明确目标:

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的重农措施及新开运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文天 祥的抗元事迹,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学习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民族融合发展的表现

二、前置自学

1、12世纪时,蒙古族受到 的奴役控制。蒙古族杰出的首领 ,经过多年征战 统一了蒙古。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 ,标志着蒙古国的建立。

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 和 ,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3、继承汗位后,于 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 。[来

4、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 ,皇帝投降,南宋灭亡;元军进攻南宋时,大臣 积极抵抗,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其名言:

5、元世祖时,意大利旅行家 来到中国,他写的. , 描绘了元大都的繁华。

6、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时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简称 “行省”。 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还加强了对 (今台湾)的管辖。

7、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三、交流展示

四、合作探究:

元朝时民族融合有哪些发展?有何影响?

五、达标拓展

1. 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 忽必烈

2.下列政权中,被蒙古和元朝灭亡的有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 ② ③ d.③④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诗:a. 岳飞 b.韩世忠c.文天祥d.寇准

5 . 元朝建立的者是: a.阿骨打 b.阿保机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6.元朝时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a.蒙古 b.回纥 c.女真d.回族

7. 元朝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中国 b.疏通运河 c.民族融合d.行省制度

8.下列不是元世祖重视农业的表现是:

a.户数增加和田地开垦最多b.兴修水利c.推广植棉 d.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

9. 是谁结束了12世纪时蒙古高原各部“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局面: a.成吉思 汗 b.忽必烈 c.文天祥 d.阿保机

☆:智力大比拼:

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将课文最后 两段内容说出来?

篇5: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

教材分析

本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族。以及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起到重大的作用,本课涉及到了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内容。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本课承上启下,讲述了元朝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明清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及其重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都很高,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解,学生更加的容易掌握知识,本课的内容宽广、丰富。一些史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接触到,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引导讲解,更利于学生的知识接收。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蒙古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掌握元朝的建立和元朝的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

3、掌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融合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

能力。

2、通过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

统一的条件下和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实现的。以此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

2、通过学习。了解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体

现了高尚的气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1、行省制度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片讲授法、探究法

六、课 时

1 课 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在宋朝时期,是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在南宋时期,金与南宋议和后,这两个王朝都有了哪些发展,在他妈相争的同时,哪个民族在默默的兴起。(蒙古族)这支民族建立起什么政权,(蒙古国)是的,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新课——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共同来了解这支民族。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早期的蒙古草原处于哪一种社会局面,你能用一段史料对其评价吗?(引导

学生进行归纳)

⑴时间:12世纪

⑵社会局面:混乱不已

⑶史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辛福,只有互相杀伐”。

过渡:蒙古族的这种情况最后,最后由谁解决了。这个人是谁?

2、(出示人物图片)右图上的人物是?他属于哪一个民族?

⑴人物:铁木真

⑵民族:蒙古族

3、他的出现,使蒙古族的社会局面发生怎样的改变?成吉思汗又是为何被称

“一代天骄”的?

⑴社会局面:长期混战局面结束

⑵12,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4、铁木真领着军队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又是如何被称为“成吉思汗”的?

⑴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

⑵尊称“成吉思汗”

过渡: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并没有统一全国,那么在他去世后,蒙古族有没有

统一全国呢?(一起来看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成吉思汗”过世后,相继灭了哪些朝代?

⑴西夏、金

2、(图片展示)西夏和金的灭亡,对于南宋而言,起到什么作用?

⑴形成了“包围之势”

3、1271年,谁建立了元朝,定都于?

⑴忽必烈

⑵定都:大都

4、(图片展示)忽必烈即位后,与哪一年起兵灭宋?结果如何?

⑴1276年起兵灭宋

⑵结果:全国统一

过渡:1276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那么,在灭宋时,南宋曾出现哪

些抗元大将?

5、在抗元的将领中,谁最为有名?

⑴文天祥

6、文天祥在抗元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7、文天祥被俘后,曾在狱中写下哪一首后世流传的著名诗句?

⑴《过零丁洋》

⑵《诗句展示》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8、思考:元朝的统一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

敬佩,这是为什么?

⑴不畏强权,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过渡:元朝统一全国后,元世祖是如何去管理这偌大的疆域?

9、元世祖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加强管理?

⑴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政治

10、为加强管理,元世祖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⑴农业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推广棉花的种植。

11、(材料一展示)问:材料一中,体现了元世祖什么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⑴思想: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

⑵表现: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 推广棉花的种植。

过渡:为了加强农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元世祖还采取哪一措施?(交通运输)

12、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元世祖下令开通了哪些交通路线?目的是?

⑴目的:为便利南粮北运

⑵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

13、(材料二展示)问:隋朝运河和元朝的运河,有哪些不同,元朝还开通了哪条运输路线,共同作用是?

⑴不同之处①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

篇6: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 掌握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思考概括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哲学分析 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物评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抗元,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唯物主义历史观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过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的辽、党项的西夏、女真的金。)

过渡讲解: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蒙古族。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学生阅读61-62页“导入框”以及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成吉思汗的民族和名字是什么?(蒙古,铁木真。)

2.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和机敏?(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

3.毛泽东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可根据62页“动脑筋”回答:它反映了什么情景?(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的情景。)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使蒙古迅速强大起来,贡献很大。)

过渡讲解:在成吉思汗的后代中,忽必烈与祖父一样,也是杰出的历史人物。

忽必烈建立元朝

学生阅读62-64页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

2.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

3.指导学生根据63页的“动脑筋”,结合66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回答:这是谁的诗?(文天祥)

过渡讲解:其中“汗青”是竹简的别称,意为史册,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元世祖忽必烈起先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后来因为劝降不成,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是元世祖在天下初定时,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暴力段,有着残忍的一面。但他的另外一些措施对历史的发展却有着正面的作用。

4.元世祖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有何发展?(北方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禁止圈田放牧,治理黄河,推广植棉;水路交通运输业发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

5.元世祖为什么要实行新的行政制度?(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管辖。)

6.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篇7:关于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优秀总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_,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

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_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兰教)

五、小结(略)

六、作业:课后作业

篇8: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2.思想教育目标: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3.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教学过程

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蒙古大草原上,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蒙古族的经济发展起来的?(1)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2)与其他各族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简介铁木真生平)

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呢?(1)人民渴望和平、统一;(2)铁木真本人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我们该如何评价成吉思汗呢?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英雄,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他不愧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使蒙古人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之后,蒙古族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呢?

二、元朝统一全国

1.元朝统一过程

(1)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2)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3)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了。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简介解文天祥生平)

讨论: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高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三、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1.行省制度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有什么影响?

(2)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鼠标点击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3)最大的行省是哪个?其最北部到达哪里?

(4)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

(5)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大屏幕显示八思巴朝见忽必烈图)点明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及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西藏的密切关系。

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民族融合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13世纪初,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后来,他们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篇9: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2.________于12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 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 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

a.西夏灭亡后 b.金灭亡后

c.契丹灭亡后 d.匈奴灭亡后

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改用汉姓

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一统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骄”是谁?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参考答案:

一、1.蒙古 2.铁木真 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 3.1227 4.1234 5.对峙 6.治国安民 7.忽必烈 大都 8.1276 临安 文天祥 9.1279 分裂割据

二、肯定元朝的统一是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来说的,而赞扬文天祥则是从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的角度出发,具有正义性。文天祥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值得我们学习。

三、1.a 2.c 3.b 4.b 5.d 6.c

7.(1)铁木真(或成吉思汗)。(2)元朝。

篇10: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

2、能复述蒙古灭夏、金及南宋的过程。

3、知道元朝的建立和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的情况。

4、掌握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学习难点:如何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发现围绕一个朝代—元朝开扩出去,重点讲了元朝的建立和它在历史上的贡献。元朝的建立,重点把握两个人物: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在学习每一部分时,各设置了系列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穿插部分图片、视频和史料,用ppt播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加深印象、开阔视野,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让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研读: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学生活动:这首诗歌反映了哪一个民族?当时面临什么局面?

教师概括: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战火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蒙古族是由谁来统一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目标展示】课件演示,请学生朗读。

【教师过渡】蒙古到底是由谁统一的呢?课件视频演示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多次率部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一)问题探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当时蒙古草原相互混战,人民渴望统一;童年的意志和机敏的胆识,使他具备了领导能力;铁木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二)问题思考:(学生讨论)

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进行了征讨。请同学们看第二目内容蒙古灭西夏与金并叙述蒙古灭西夏、金的过程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学生叙述过程课件展示地图

1、成吉思汗率军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救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11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1234年金朝覆灭后,南宋军依照与蒙古的约定,北上收复开封和洛阳。但是蒙古贵族背弃盟约,用武力阻止宋军收还河南诸地,于是蒙古同南宋的战争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1、忽必烈是如何治国安民的,这些措施有何作用?(学生讨论回答)

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这些措施巩固了政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元朝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3、南宋的灭亡

教师补充材料(课件展示)

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到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而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师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另立的小皇帝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元朝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的统一过程中,南宋各地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抗元斗争,涌现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众多抗元英雄中,有这么一位,他英勇抗元,坚贞不屈,并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请问他是谁?

文天祥

议一议:(学生讨论)

元朝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如何看待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具有进步意义。但元朝的统一战争,使南宋境内的汉族人民遭到残酷的屠杀和压迫。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想一想

元朝与历史上曾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点?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课堂小结

蒙古族的兴起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 蒙古灭西夏和金

元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篇11: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歌曲《天堂》。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腾格尔的这首《天堂》体现了他对自己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骁勇善战,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许多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1.图片展示。

2.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灭西夏—灭金—灭南宋。

3.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答案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①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②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元的建立与统一

1.读图学史。

2.根据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教师讲述: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4.提出问题: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概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概况: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

答案提示: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但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地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在讲授新课时,抛出问题“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既起到联系上下文的作用,又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一箭双雕。还要善于运用纲要信号法归纳本课主线,言简意赅,语言精练。

篇12: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 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 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

a.西夏灭亡后 b.金灭亡后

c.契丹灭亡后 d.匈奴灭亡后

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改用汉姓

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一统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骄”是谁?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四、课后反思

篇1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示例 课题名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  文天祥抗元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来评价历史人物情感价值观认识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肯定元朝的历史得位重点、难点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民族融合过程和方法分组学习、讨论式教学媒体

教学程序

a教学内容 元朝在历史上功不可没。今天有23个省、5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省”是从那一时期开始的本可涉及到。 b板书设计 第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  蒙古的兴起 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 1、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  文天祥抗元 3、  元朝社会的发展 a元世祖重视农业 b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4、  行省制度 5、  民族融合 小结:    本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    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可以让学生理清线索:蒙古的兴起 ---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 1、  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中国的? 2、  他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3、  分析提问       4展示挂图  《元朝的疆域》学生活动  课前按老师的布置搜集资料,提出质疑,上讲台展示资料 1、  回答问题 2、  阅读思考提示的问题 3、  动脑筋思考 4、  分组讨论,回答: 5、  你认为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功绩是什么? 6、  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和统一全国的? 7、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 人证明他的气节? 7、  元朝的统治措施? 8、  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9、  提出课文质疑 10完成目标 11自我反馈  课后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涉及的内容多,涉及到元朝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学生不易掌握。老师讲有难度。需要不断的复习。

凤凰和孔雀作文

热门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