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游戏 > 实用文 > 其他范文

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与成分鉴定实验的改进(精选10篇)-凯发k8游戏

| shishengit|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与成分鉴定实验的改进(共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与成分鉴定实验的改进

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与成分鉴定实验的改进

目的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所开设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与成分鉴定原实验方法中,学生实验结果不太理想而进行实验改进.方法采用不同氯化钠浓度比差别法来抽提dna蛋白;用sds处理后再用氯仿-异戊醇抽提除去蛋白质,加入乙醇脱水析出dna.用化学显色法作dna成分鉴定,结果实验经过改进后效果理想,实验结果观察现象明显,学生实验成功率提高,实验成本降低.

作 者:翁闪凡 weng shan-fan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检验药学系,广东,佛山,528000 刊 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1) 分类号:q523 关键词:dna提取   鉴定   实验   改进  

篇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此实验教材中是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时存在实验操作繁琐,学生一堂课很难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较难观察,在析出dna黏稠物时,难以估计加入蒸馏水的量等问题,实验费用太高,对普通学校来说,买活鸡显然不现实,与市场上的小商贩联系购买新鲜鸡血,很难定时、定量地保证供应.为此我们对此实验加以改进:

作 者:程玉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河北遵化,064200 刊 名:生物学通报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biology 年,卷(期): 42(10) 分类号:q5 关键词: 

篇3:dna粗提取与鉴定

dna粗提取与鉴定

dna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

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氧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大,浓度为 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的dna析出。

dna不溶于95%的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dna中含有脱氧核糖,能与二苯胺(沸水浴)反应生成蓝色物质,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目的要求

1. 学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 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的颜色和形状。

材料用具

材料:活鸡或鲜血鸡血。

仪器:离心机、恒温水裕锅、载玻片,玻璃棒,滤纸,滴管,量简(100 ml,l个),烧杯(100 ml,l个,50 ml、500 ml各 2个),试管(20 ml,2个),漏斗,试管夹,纱布。

试剂: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的溶液(实验前置于冰箱内冷却24 h),蒸馏水,柠檬酸钠的质量浓度为 0.1g/ml的溶液,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2 mol/l和0.015 mol/l的溶液,二苯胺试剂。

方法步骤

实验前需要制备鸡血细胞液(由教师完成),制备的方法是:取柠檬酸钠的质量浓度为 0.1 g/ml的溶液(抗凝剂)100 ml,置于500 ml烧杯中。将宰杀活鸡流出的鸡血(约180 ml)注入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使血液与柠檬酸钠溶液充分混合,以免凝血。然后,将血液倒入离心管内,用 1000 r/min的离心机离。2min,此时血细胞沉淀于离心管底部。实验时,用吸管除去离。心管上部的澄清液,就可以得到鸡血细胞液。

1.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

将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5 ml~10ml,注入到50 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0 ml,同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5 min,使血细胞加速破裂。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将血细胞液过滤至500ml。取其滤液。

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将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的溶液40ml加入到滤液中,并摇动烧杯,使其混合均匀,这时dna在溶液中呈溶解状态。

3.析出含dna的粘稠物

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不停地轻轻搅拌,这时烧杯中有丝状物出现,注意观察丝状物呈什么颜色。继续加入蒸馏水,溶液中出现的.粘稠物会越来越多。当粘稠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入蒸馏水(这时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当于0.14 mol/l)。

4.滤取含dna的粘稠物

用放有多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步骤3中的溶液至 500ml的烧杯中,含 dna的粘稠物被留在纱布上。

5.将dna的粘稠物再溶解

取 1个 50 ml烧杯,向烧杯内注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的溶液 20ml。用钝头镊子将纱布上的粘稠物夹至氯化钠溶液中,用玻璃择不停地搅拌,使粘稠物尽可能多地溶解于溶液中。

6.过滤含有dna的氯化钠溶液

取1个100 ml烧杯,用放有两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步骤5中的溶液。取其滤液,dna溶于滤液中。

7.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在上述滤过的溶液中,加入冷却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 95%的溶液 50ml(使用冷却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较佳),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中会出现含杂质较少的丝状物。用玻璃棒将丝状物卷起,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这种丝状物的主要成分就是dna 。注意观察丝状物是什么颜色的。

8.dna的鉴定

取两支20 ml的试管,各加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5 mol/l的溶液5 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 5 min,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并且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将观察的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结论

步骤8的2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将得出的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提取鸡血中的dna时,为什么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

2.步骤回和步骤3中都需要加入蒸馏水,两次加入的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3.dna的直径约为20×10-10 m,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的粗细是否表示1个dna分子直径的大小?

篇4:高中生物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纯化原理: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鉴定dna原理: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处理

(1)不选择猪血等哺乳动物的血液,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2)需要在鸡血中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

(3)需除去鸡血中的血浆,因为血浆中无dna。

特别提醒:不同生物的组织中dna含量不同在选取材料时,应本着dna含量高、材料易得、便于提取的原则。

篇5:dna粗提取和鉴定

dna粗提取和鉴定

dna粗提取和鉴定

实验用具

洋葱或其他植物、洗洁精、食盐、搅拌机或研钵(我们采用的是家用豆浆机)、纱布、漏斗、烧杯、玻璃棒、量筒(10ml一支)、滴管、试管(20ml两支)、天平。95%酒精、蒸馏水、0.015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

实验材料的选取

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原理

①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②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

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③研磨不充分,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④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细胞成分?

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

实验步骤

1.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

.

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2. 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注意事项

①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②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dna的'析出与鉴定

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实验步骤

1.称取30克已切碎的洋葱,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助研,倒入10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充分研磨。

洋葱含有挥发性刺激物,有效减少刺激,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上课前,教师可先将洋葱放入冰箱冷冻一会儿,使其凉透但又不能结冰;或将洋葱切成几大块,放入清水泡一会儿,让其挥发性刺激物溶于水,可以减轻刺激。然后将洋葱切碎备用。研磨的目的主要是使洋葱细胞破裂,使dna溶于2mol/l的氯化钠溶液,没必要将洋葱研成粥糊状,后者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实验效果。研磨时,切忌使用搅拌器(榨汁机)。使用搅拌器虽可以提高研磨效率,但搅拌器将洋葱切成极细小的颗粒,无法通过过滤将洋葱颗粒剔除。只能将酒精直接倒入滤液中,许多洋葱小颗粒因为轻会漂浮起来,dna藏在其中,无法分辨。学生看不到白色纤维状粘稠物的dna。

2.研磨后,用漏斗和纱布将汁液过滤到小烧杯中,得到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95%的酒精溶液20ml,沿烧杯壁缓缓倒入,不要震动或搅拌。

此时,烧杯中的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较浑浊,上层澄清,很快上层溶液中就会有白色纤维状粘稠物析出,用玻璃棒可将其轻轻卷起。这就是记录生命遗传信息的重要物质――dna。dna析出的过程中,切忌震动和搅拌(不震动易于分层,我们就能很容易观察到上清液中的丝状物;搅拌会使非常柔软的dna断裂成小段,不易取出)。如果用玻璃棒dna不易卷起,可改用表面打毛的牙签,dna提取物就缠绕在牙签上了。

4.鉴定:取两支试管,编为1、2号,各加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2ml,向1号试管中加入一些白色纤维状物,振荡使其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5分钟。

注意事项

1.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

2.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地操作。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缓,以免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3.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会影响鉴定的效果。

4.dna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的关系: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mol/l时,随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14mol/l时,随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

5.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

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细胞内dna的含量本来就比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会更少。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这样可以减少提取过程的dna的损失。

篇6: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注意事项

1、步骤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中,蒸馏水要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不能一次快速倒入。

2、实验中有多个步骤都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但是在不同的步骤中玻璃棒的用法不同。

实验用具

鸡血细胞液(5~1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和0.015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烧杯(100ml,1个, 50ml, 500ml,各2个),漏斗,试管(20ml,2个),玻璃棒,滴管,量筒(100ml,1个),纱布,镊子,滤纸,铁架台,铁环,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载玻片,试管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制备鸡血细胞液,方法是: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100ml,置于500ml烧怀中,注入新鲜的鸡血(约180ml),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以免凝血。静置于冰箱内一天,使血细胞自行沉淀。也可以用离心机离心2 min(转速1000转/分)。用吸管吸去上清液。

板书

篇7: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

1、析出溶解在nac1溶液中的dna。

2、用冷酒精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在沸水浴时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方法步骤:

1、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顺时针方向搅拌,稍快,稍重。 5 min

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蒸馏水300ml,逆时针方向搅拌,缓慢

4、过滤:取黏稠物

5、再溶解:顺时针方向搅拌,较慢。3 min

6、过滤:取滤液。

7、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逆时针方向搅拌,稍慢。5 min

8、dna的鉴定:沸水浴5min((1)无变化(2)蓝色)

上节课我们通过几个验证性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dna是什么样的物质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将它提取出来,进行观察和鉴定。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选用鸡血细胞液作为实验材料。在制备鸡血细胞液时,所用的柠檬酸钠有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制备过程中,一定要用刚宰杀的.鸡的新鲜血,并且要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防止凝血。我们采用静置一天的方法,获得鸡血细胞液。

大家在动手做实验之前先要明确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方法步骤去操作。

2、实验中有多个步骤都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用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底,在不同的步骤中玻璃棒的用法不同,每一步的用法参照黑板上的指导去操作。

3、在dna的鉴定中,所用的二苯胺是一种有毒性的试剂,大家在使用时注意不要让药液接触到皮肤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不要近距离观察。

下面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思考每一操作步骤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进行步骤1时,利用搅拌的5分钟,做如下提问:

为什么要加蒸馏水?加入蒸馏水后细胞将会怎样?

(让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细胞会吸水以至胀破)

为什么要用力搅拌?

(可以加速血细胞和细胞核的破裂)

所以下一步骤过滤将滤去的是细胞膜和核膜等物质。

在进行步骤3时,要向全班明确:这一步骤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注意加蒸馏水的方法和使用玻璃棒的方法,千万不能太快太猛,防止打碎dna。

观察滤取出来的黏稠物的颜色。

有的同学提取的黏稠物较少,原因可能是在溶解dna时不充分,也可能是析出黏稠物时搅拌的快了。

将黏稠物再溶解时一定要充分,多搅拌。以免有dna损失。

加入冷酒精时动作要慢。

当玻璃棒上出现丝状物缠绕时,继续慢慢搅拌。至不再增加时,取出吸干上面的水分。仔细观察丝状物呈什么颜色?(黄色)

这些丝状物要用二苯胺鉴定。使用二苯胺时要注意不要接触到药液。进行沸水浴时,在实验室较为通风的地方集体进行。

利用沸水浴的5 min。

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与步骤1有什么区别?

(步骤3中加蒸馏水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逐渐降至0.14mol/l,使dna的黏稠物析出。而步骤1加蒸馏水是为了让细胞吸水胀破)

步骤7为什么要加50ml的冷酒精?

(因为dna不溶于冷酒精,而其他物质可以溶解在酒精中,使含杂质较少的dna丝状物可以析出。悬浮于溶液中)

现在大家从水浴锅中拿出试管,比较两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有丝状物的试管变成蓝色,另一试管还是原来颜色)

这一鉴定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提取出的丝状物是dna)

那么你看到的丝状物的粗细是不是dna分子的直径呢?

(不是。dna分子直径只有2nm。丝状物是多个dna分子聚在一起形成的)

下面请同学们将实验用具,按原样摆放整齐,实验桌要保持清洁。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将dna提取出来进行了观察和鉴定,那么dna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复制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篇8: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在溶液中,dna链略带负电荷,而盐离子可被吸引到dna的负电荷上,中和这些负电荷,只要控制盐的浓度,就能够使dna片段或者散开,或者聚合在一起,因此,食盐能保持溶液中的浓度与细胞液相当。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用酒精萃取dna。dna与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沉淀,即可观察到。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此外,dna不溶

.

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dna对酶 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温,而dna在80oc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实验用具

洋葱或其他植物、洗洁精、食盐、搅拌机或研钵(我们采用的是家用豆浆机)、纱布、漏斗、烧杯、玻璃棒、量筒(10ml一支)、滴管、试管(20ml两支)、天平。95%酒精、蒸馏水、0.015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

实验材料的选取

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原理

①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②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

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③研磨不充分,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④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细胞成分?

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

实验步骤

1.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

.

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2. 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注意事项

①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除去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②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dna的析出与鉴定

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篇9:叶绿素提取实验方法的改进

关于叶绿素提取实验方法的改进

摘 要: 作者对叶绿素提取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洋槐、观赏碧桃、菠菜和芹菜叶片作为实验材料,用丙酮、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叶绿素进行提取并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四种材料中,洋槐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丙酮和乙醇对提取叶绿素含量影响差异不大,所以可以用乙醇代替丙酮提取叶绿素,既经济又无刺激性。

关键词: 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引言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是高校生物及相关专业《植物生理学》系列实验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物课程实验。在进行叶绿素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实验教学过程中,用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实验材料为市场购买菠菜和芹菜,但实验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特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尝试。实验选取洋槐、观赏碧桃、菠菜和芹菜叶作为材料,用丙酮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1.1.1材料:铜仁学院校园内新鲜洋槐叶、观赏碧桃叶,菠菜、芹菜购自市场。

1.1.2试剂:无水乙醇、丙酮,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仪器设备: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l204型电子天平。

1.2实验方法

1.2.1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1]

1.2.2步骤: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称取新鲜叶片0.25g于研钵中,加入5ml提取溶剂、少许石英沙和无水caco,研磨成匀浆,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用80%提取溶剂定容至10ml。以空白溶液对照,分别在波长645nm和663nm处测定吸光度。

2.结果与分析

2.1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时叶绿素的含量

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时,叶绿素的含量差异比较大。从图1可知,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时,洋槐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 b含量最高。

2.2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叶绿素的含量

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叶绿素的含量差异比较大。从图2可知,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洋槐叶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 b含量都是最高。

2.3不同提取材料和溶剂时叶绿素的`含量

以不同提取材料和溶剂提取叶绿素,其含量差异比较大。从图3可知,以丙酮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大;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叶绿素b含量是洋槐叶最高;以丙酮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叶绿素a b含量差异不大,且是洋槐叶含量最高。

3.结论

用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时,洋槐叶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也是洋槐叶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所以在选取的四种材料中,洋槐叶绿素含量最高,实验效果最好。用丙酮和乙醇提取叶绿素,其含量差异不大,所以用乙醇代替丙酮进行叶绿素含量提取实验,更加经济、无刺激性。

参考文献:

[1]张志良,瞿伟菁,李小方.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35-136.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教改培育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黔教高发〔〕426];贵州省教育厅特色实验室建设项目“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黔教合ky232]。

篇10: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生物教学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改进实验

韦胜秀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一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能的作用,通过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加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提取、分离光合色素的技能。

二、对教材实验的教学思考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操作反馈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即使完全按照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和实验方案进行规范操作,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中提取光合色素使用研磨法,步骤较为繁琐,药品种类较多。虽然浙科版已经改用烘干的菠菜叶干粉作材料,降低了研磨操作的难度,但是所用到的药品种类还是比较多(包括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且用量不好控制,用量过多影响色素的浓度,用量过少则得不到很好的研磨效果。另外,研磨时要求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学生难以把握好匀浆的程度,而且提取液中色素含量不高,导致色素分离不明显。(2)教材中画滤液细线时使用毛细吸管吸取滤液直接画线,毛细吸管很细、易断,而且画滤液细线时,线画得较粗且不直,操作上很难符合要求。(3)分离光合色素,用到的工具是滤纸条,且放置于装有层析液的试管中层析,由于试管口径较小,所制备的滤纸条也相应较小,滤纸条上即使在画滤液细线时重复多次,滤纸上色素含量也不多,导致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不是很明显;另外,操作上也很容易使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导致实验失败。

三、实验改进之处

1.光合色素提取的改进――酒精隔水加热提取色素

将原实验中的研磨法改为酒精隔水加热法。直接将菠菜叶片的绿叶剪碎加入无水乙醇,进行隔水加热,所得的溶液就是色素溶液,省去了添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过滤的步骤,操作简单,也能使学生明确色素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知识点。

2.画滤液细线方法的改进

将教材实验中画滤液细线工具毛细吸管改为自制画线器,如,笔帽、大号移液枪头等空心圆柱材料,直接在装有色素溶液的培养皿中蘸取,印上滤纸圆心处即可,这样操作更为便利。

3.光合色素分离的改进――灯芯法分离色素

将教材中的滤纸条分离改为用圆形滤纸分离,以酒精灯灯芯作为介质,将层析液引导至圆形滤纸片上,得到的层析结果是同心圆色素带,直接而美观,避免了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的易错步骤。

四、实验器材

新鲜的菠菜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天平、剪刀、培养皿、镊子、玻璃棒,烧杯、试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大号移液枪枪头、干燥的定性滤纸、量筒、酒精灯芯。

五、实验原理

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且高温能破坏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使叶绿体中色素释放出来,因此,可以通过酒精隔水加热法提取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此,可用层析液来分离色素。

六、实验过程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取5 g菠菜叶叶片剪碎,装入试管中,加入5 ml无水乙醇,在沸水浴中加热3~5分钟,即可得到深绿色的色素溶液,用橡皮塞塞好稍冷备用。

2.制备圆形滤纸片

取一干燥的圆形定性滤纸,圆心打一小孔(可用镊子或剪刀操作),取酒精灯灯芯约5 cm,一端打结,沿刚打的滤纸片圆心孔穿入,打结一端留在滤纸上方,制备好后备用。

3.画色素细线

将步骤1所得到的色素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用大号移液枪头的圆形开口在培养皿蘸取色素溶液,印在制备好的滤纸片圆心处,待稍干后再进行2~3次。

4.色素的分离

将适量层析液倒入培养皿中,用刚才经过画线的滤纸片盖在培养皿上,将打结的一面(画色素细线一面)朝上,层析5~10分钟。

5.观察与记录滤纸片上的色素带

可观察圆形滤纸上出现由内而外的四个由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圆,记录实验结果。

七、实验效果

实验改进后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提取液色素含量高,色素溶液色泽鲜艳,实验易于成功;用自制画线器画出的色素细线均匀,且操作方便,更符合要求;灯芯法分离色素,效果明显、直接美观,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八、总结与体会

在提取色素方法上,人教版教材实验直接用新鲜菠菜叶作为材料研磨,而浙科版教材实验是用菠菜叶烘干后研磨,对比之下,浙科版教材操作稍微方便。相比之下,笔者所用的酒精隔水加热提取色素,操作更是简单。在色素溶液的效果上,前两者所得色素溶液效果相差不大,而笔者的方法更为理想。然而,浙科版教材实验需要烘干的过程中,笔者的改进实验需要隔水加热,两者均用到了高温处理。高温是否会破坏了色素结构,导致色素溶液出现色差。这个问题还有待验证。

笔者的改进方法,学生有可能对教材实验要求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一些药品的作用和纸层析法操作的关键步骤得不到很好的强化,这可能导致做练习或考试中会引起偏差,因此,笔者的改进实验更适合在兴趣小组或选修课中开展。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教学要加强对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要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如,利用替代物品、药剂、仪器等,争取创造性地增加低成本的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消除生物实验的安全隐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以本实验的改进为出发点,以小见大,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能力。

热门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