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应该学习的正能量小故事,本文共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鼬鼠和狮子
有一次,一只鼬鼠和—头狮子相遇。
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一决高低。狮子想也不想,就果断地拒绝了。 “怎么?”鼬鼠轻蔑地说, “你害怕了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我就这么答应你,你就可以获得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虽然,你可能会死;但我呢,以后所有大动物、小动物都会来耻笑我,耻笑我竟然和弱小的鼬鼠打架,弄得自己无地自容。那不是一件可笑的事吗?”说完,它头也不回地向树林深处走去。
你认为强大的狮子应该接受鼬鼠的挑战吗?我觉得狮子的选择是明智的。
如果狮子接受挑战,它一定会赢,但这只不过是短暂而无意义的快乐,不久便会满城风雨,所有动物都会反感狮子,都会耻笑它,事情将会弄得—发不可收拾。俗话说:“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狮子如果落到这地步,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如果拒绝,一切风平浪静。狮子还是森林之王,还是像原来一样威风凛凛。
就像人一样,如果与—个实力与自己不是同一等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许多的资源,如口舌、精力。这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浪费时间。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曾经有位哲人说过: “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不重要的事和人上,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既定的目标不放。
追求忘我
一个女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这个女孩子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
我不要求回报
他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的每个人。6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并说出了那句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
《成功在于一念之差》
有两个人他们逃难来到东京。东京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商业都市,什么都要钱,他俩看到有钱人用钱买水喝,都很奇怪:“水还得用钱买吗?”其中一个人马上想到:“东京这个地方,连用点水都要花钱,生活费用太高,怕难以久住。”于是便离开了,继续去流浪。
而另外一个人却不怎么想,他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水也能赚钱,我一定可以在这里出人头地。”想到这他十分兴奋,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留在东京的那个人不久便开创了一片自己的事业。他就是日本水泥大王,汪野一郎。
温馨提示:一个人的思想,最终决定他的价值!
乌鸦与黑猪
一只乌鸦飞呀飞,感到有点累了,便停在一块大黑石上闭目养神。忽然,“黑石”摇动起来。乌鸦—个趔趄,差一点儿掉下来。
乌鸦一愣,石头怎么能动?它仔细一看,噢,原来“大黑石”
是一只乌黑的老母猪。乌鸦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哈哈,世上怎么有这么黑的东西!哈哈……”
乌鸦的笑声惊动了黑母猪。黑母猪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鸦站在自己的背上。黑母猪看到乌鸦手舞足蹈,笑得直流眼泪,于是奇怪地问: “喂!你笑什么?”这时乌鸦笑得更厉害了: “你怎么长得这么黑呀,活像—块大煤炭,真羞死人了……”
黑母猪顿时明白了,它觉得好笑。“哈……哈哈!”黑母猪也大声笑起来。
乌鸦听到黑母猪的笑声,一下子愣住了,就问黑母猪:“喂,你笑什么?黑不溜秋的,真羞死人了。”
“哎哟,你怎么光看见人家黑。”黑母猪说,“难道我比你还要黑?”乌鸦—惊,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的身体,脸“刷”地红了。
向梦想冲刺
玛利.芭特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一个悲惨的家庭,她的母亲终身未嫁,一生嗜酒如命,毫无能力来照顾她。她在5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收容所。尽管后来被收养,但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家庭管制,有时候甚至被虐待或关暗房。17岁的玛利患上了抑郁症,然而她却被医生误认为精神分裂症。更加不幸的是,她被关在精神病院达之久。这期间她已经彻底绝望。
有的时候,她不开口,不吃也不动,曾多次企图自杀。到了60年代初,医生重新检查她的情况,却发现她不是精神分裂症。天啊!医院误诊了,而她却由于别人的失误被强行监禁17年。实际上,结果正如核脑手术检查出来的那样,她得的是忧郁症和恐慌混乱症。后来,经过朋友们、精神专家们的帮助,辅助以适当的治疗,她终于得以在1964年健康地走出了医院。
34岁的玛利发现自己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她要怎样的生活?当然所有的不幸给了她平庸的理由。毕竟,她曾经遭遇过被抛弃、被虐待,她完全有权利去怨恨、去愤怒,然而,玛利有她自己的选择。
为了同命运抗争,她勇敢地向梦想冲刺。在离开医院之后她很快嫁给了所爱的人。又相继在莎琳学院和哈佛大学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她选择帮助那些心理上有残疾的人,四处演讲,出书。同样,她的事迹也被拍成了由马娄.汤马斯主演的励志电视剧。
1988年,58岁的玛利回到了曾经摧残她多年的精神病院,但这次是以社区院长的身份,而不是病人。玛利说:“宽恕让我从一个悲惨的起点迈向光明的前途。”美联社有一篇文章报道她的升职,她对此评价是:“如果我不学会宽容与释然,我将永远无法成长。”
桂花树与迎春花
初春的一天,迎春花笑眯眯地对身边的桂花树说: “桂花树,你看看你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呀?你再看看我,弯弯的树枝上开满了小黄花。路过的人都说我是迎春小喜神,长得非常美,却没人说你美,也没有人朝你看。”说着,迎春花就不理桂花树了。
桂花树听了迎春花的话,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不过春天—过去,迎春花的花儿就凋谢了。夏天也过去了,秋天慢悠悠地到来了。桂花开放了,金黄的小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过路的人纷纷停下脚步,去闻桂花散发出的芳香,恨不得摘下几枝桂花带回家。
这种情景被迎春花看见了,它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落下泪来。
桂花树看出了迎春花的心思,就对它说:“迎春花妹妹,不要难过,现在是我好看,不过到了来年的春天你就又会开花,你不就比我好看了吗?好了,别难过了。”迎春花听了破涕为笑,连忙说: “桂花树姐姐,我以后不会再看不起别人,自以为了不起了,我一定要把这个缺点改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爱的试题
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经理面试时的考题很简单,要他为他父母洗一次脚。这是经理的吩咐,青年一口答应。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做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象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地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经理。如果不是你,我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经理点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
有一个叫史蒂文斯的中年男人在一家公司里当程序员,他已经在这家软件公司里干了8年。然而,就在这一年,公司倒闭了。这时,史蒂文斯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巨大的经济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
于是,史蒂文斯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生涯。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他一无所获。一天,史蒂文斯在报上看到一家软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员,待遇非常好。他立刻赶到公司,准备参加应聘。应聘的人数实在太多了,竞争将会异常激烈。经过简单交谈,公司通知他一个星期后参加笔试。在笔试中,史蒂文斯再次轻松过关,剩下的只有两天后的面试了。
然而,在这最后一关中,史蒂文斯没被选项中。不过史蒂文斯并没有怨恨,而是给这家公司写了封信,以表感谢之情。信中这样写道:“感谢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了笔试、面试的机会。虽然我落聘了,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
那家公司收到回信后,无不为这样的一封信而感动,最后总裁也知道了这件事情。3个月后,新年来临,史蒂文斯收一张精美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尊敬的史蒂文斯先生,如果您愿意,请和我们共度新年,贺卡是他上次应聘的公司寄来的。原来,公司又出现了空缺,他们第一个就想到了史蒂文斯。
史蒂文斯应聘的这家公司就是美国著名的微软公司,而十几年后,史蒂文斯凭着出色的业绩,一直做到了公司的副总裁。
人生感悟:
许多的时候,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虔诚地给所有认识和不认识我的人。只为他们曾给予过我的一句叮咛、一次微笑、一份关爱,足以让我在生活安然时深深地回味而动情。以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包括失败,你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精彩。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上弄出去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是这样,”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都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故事感悟:我们都经历过某种重要或心爱的东西失去的事情,其大都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了阴影。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并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总是沉缅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没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
与其抱残守缺,不如就地放弃。事物的价值不在于谁占有,而在于如何占有。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获得。
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回答:“我想,我们应该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以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唯有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故事感悟:
同是蔷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是老师的学生,却有不同的成就。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
★
★
★
★ 生动的儿童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