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游戏 > 实用文 > 其他范文

碧玉箫,碧玉箫关汉卿,碧玉箫的意思,碧玉箫赏析(精选11篇)-凯发k8游戏

| yueyufranktian|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碧玉箫,碧玉箫关汉卿,碧玉箫的意思,碧玉箫赏析,本文共11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碧玉箫,碧玉箫关汉卿,碧玉箫的意思,碧玉箫赏析

碧玉箫,碧玉箫关汉卿,碧玉箫的意思,碧玉箫赏析 -诗词大全

碧玉箫

作者:关汉卿  朝代:元  体裁:散曲   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

一搦腰围,宽褪素罗衣。

知他是甚病疾?

好教人没理会。

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

医,越恁的难调理。

篇2:碧玉箫关汉卿阅读答案

碧玉箫关汉卿阅读答案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 醉。

(1)这首小调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 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通读作品可以发现,作品的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远处的红叶与近处的黄菊,通过苍翠的松径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志。

答案①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②这四句描绘的美丽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发作者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

(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后,自免官职,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作品最后一句表示作者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决心。

答案①用典。②最后一 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告别仕途、归隐山林、借酒浇愁的激愤之情。

篇3:双调·碧玉箫的翻译赏析

双调·碧玉箫的翻译赏析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一]。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二]。恨天涯锦字稀[三],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四],一搦腰肢细[五];痴,暗暗的添憔悴。

秋景堪题[六],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七],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八],有白衣劝酒杯[九]。官品极[一○],到底成何济[一一]?归,学取渊明醉[一二]。

【注释】

[一]柳绵:柳絮,柳花。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二]帘外晓莺啼: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三]锦字:用锦织成的字。窦滔的`妻子苏蕙曾织锦为回文寄给他,后因以指情书。晁补之《回文词》:织成锦字纵横说,万语千言皆怨别。

[四]宽尽衣:柳永《蝶恋花》:花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说因离别而相思,因相思而消瘦。

[五]一搦(huo):一握,极言其腰肢之细小。《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后因以细腰形容美人。

[六]堪题:值得写,值得描画。

[七]松径:指隐居的园圃。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又《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下句。

[八]泼醅(pei):没有漉过的酒。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

[九]白衣劝酒:陶渊明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了很久,正苦无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使白衣送酒至,渊明乃就酌,烂醉而归。白衣,给官府当差的人。

[一○]官品极:最高的官阶。

[一一]成何济:有什么益处。济,益处。

篇4:《[双调]碧玉箫》阅读答案及解析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秋景堪题体现了作者对秋天怎样的态度?秋景具体体现在哪里?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中的五、六两句作具体赏析。

参考答案

(1)作者一反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赞美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鲜艳明丽;清浅的山溪,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秋景如画,自然会使诗人逸兴遄飞,顿生灵感,欣然而叹秋景堪题。

(2)值此绚丽宜人的秋景,正该是让清樽斟满、开怀痛饮的大好时机;难得与一伙布衣朋友相聚,正可举觞相劝叙怀畅饮。表达了对归隐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清樽泼醅白衣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明白第一问是建立在第二问基础之上的,抓住元曲中的景象自然可以明确作者对秋天的态度。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明确景红叶满山溪黄菊绕东篱等,物清樽泼醅酒杯等,由此看出,清秋畅饮,布衣互酌,再结合最后几句自然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

二:

(1)这首小调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①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通红似火,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②这四句描绘的美丽画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发作者超脱、隐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撑。

(2)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用典。②最后一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告别仕途、归隐山林、借酒浇愁的激愤之情。

篇5:忆玉箫,忆玉箫韦皋,忆玉箫的意思,忆玉箫赏析

忆玉箫,忆玉箫韦皋,忆玉箫的意思,忆玉箫赏析 -诗词大全

忆玉箫

作者:韦皋  朝代:唐  体裁:七绝   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篇6:《碧城其一》翻译赏析

《碧城三首其一》翻译赏析

《碧城三首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前言】

《碧城三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此诗通篇都用隐喻,写得幽晦深曲,是李商隐诗最难懂的篇章之一,历来众说纷纭。

【注释】

①碧城:仙人所居之城。《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上清经》:“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阙,碧霞为城。”此指道宫。本篇所写系女道士观。

②《西洲曲》:“阑干十二曲。”

③犀:指犀角。辟:辟除。《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玉辟寒:传说玉性温润,可以辟寒。

④阆苑:神仙居处。此借指道观。《锦带》:“仙家以鹤传书,白云传信。”

⑤《山海经·西山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女床”含义双关。床,一作“墙”。“鸾”指男性。

⑥星沉海底:即星没,谓天将晓。当窗见,与下“隔座看”均形容碧城之高峻。

⑦雨:兼取“云雨”之意。雨过河源,隐喻欢会既毕。

⑧晓珠:晨露。

⑨《太真外传》载汉成帝获赵飞燕,为其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或谓水晶盘未必用典,系切晓珠而言,取其莹洁清美。

【翻译】

你住在碧霞城中十二楼,楼中的阑干曲曲又弯弯。犀角簪明明亮亮一尘不染,身上的玉佩能保暖驱寒。阆苑仙山的仙子们,传送书信多用仙鹤。多情的`女床山上,树上都栖宿着凤鸾。我们抬头望着窗外,星沉海底令人心寒。一阵雨云飘过银河,我们只能隔河相看。啊,你这颗晶莹的露珠,如果能像珍珠一样不被硒干,那么,我这一生和你不分离,我将永远爱着水晶盘。

【赏析】

诗以第一首开头二字为题,与“无题”诗同类。此首以仙女喻入道的公主,从居处、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写她们身虽入道,而尘心不断,情欲未除。首句“碧城十二曲阑干 ”写仙人居地。“碧城”即仙人住地。《太平御览》:“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十二”指碧城,形容城阙之多,非必实数,诗人《九成宫》诗亦有“十二层城阆苑西”之句。碧霞为城,重叠辉映,曲栏围护,云气缭绕,写出天上仙宫的奇丽景象。次句“犀辟尘埃玉辟寒”写仙女们服饰的珍贵华美 。《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其角辟(避)尘,置之于座,尘埃不入。”《岭表录异》:“ 辟尘犀为妇人簪梳,尘不着发也。”古人认为玉德温润,故云“玉辟寒”。

接着写仙女的日常生活,第二联把仙女比作鸾鸟,说她们以鹤传书 。“ 阆苑 ”,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处。《集仙录》说西王母所居宫阙在“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 ”。此处含蓄地点出传书者身份为女性。《山海经·西山经》:“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即野鸡),五彩文,名曰鸾鸟。”朱鹤龄《李义山诗笺注》引道源注云:“仙家以鹤传书,白云传信。”这里的“书”,实指情书。鸾凤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指男女情事,“ 阆苑”、“女床”亦与入道女冠关合,故程梦星称此联是写“处其中者,意在定情,传书附鹤,居然畅遂,是树栖鸾,是则名为仙家,未离尘垢。”(《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联与首二句所写居处服饰及身份均极其高贵,应为贵家之女。

第三联“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表面上是写仙女所见之景,实则紧接“ 传书”,暗写其由暮至朝的幽会。“星沉海底”,谓长夜将晓之际;雨脚能见,则必当晨曦已上之时。“ 河源”即黄河之源,此处指天河(银河)。据宋代周密《癸辛杂识》引《荆楚岁时记》载,汉代张骞为寻河(黄河)源,曾乘槎(木筏)直至天河,遇到织女和牵牛。又宋玉《高唐赋序》写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中相会,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句。可见,诗中“雨过河源”是兼用了上述两个典故,写仙女的佳期幽会事。因为仙女住在天上,所以星沉雨过,当窗可见,隔座能看,如在目前。

末联“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晓珠”指太阳。《 太平御览》引《易参同契》:“日为流珠”。《唐诗鼓吹注》也说:“晓珠,谓日也。”“水精盘”即水晶盘。王昌龄《 甘泉歌》云:“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这里是指月亮。上联隔座看雨,天色已明,情人将去,所以结联以“晓珠”紧接上文,意思是说,如果太阳明亮而且不动,永不降落,那将终无昏黑之时,仙女们只好一生清冷独居,无复幽会之乐了。反过来,如果昏夜不晓,即可长夜欢娱而无尽头。诗用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方法,表现仙女对幽会的留恋不舍,难舍情缘。

此诗通篇都用隐喻,写得幽晦深曲。本来是写人间的入道公主,却假托为天上的仙女;本来是写幽期密约,表面却只是居处、服饰和周围的景物。诗人没有直截了当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说出,而是采用象征、暗示、双关、用典等表现方法,乍一读去,似觉恍惚迷离,难明所指。然而只要反复体味,仍能曲径通幽,捕捉到诗的旨趣。此诗想象极其丰富,把场景安排在天上,将道教传说和古代优美神话引入诗中,不但很好地表现了诗的主题,而且使诗显得极其瑰伟奇丽。尤其是第三联,设想之新奇,景象之壮美,用典之巧妙,词意之幽深,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篇7:眉峰碧原文赏析

眉峰碧原文赏析

【原文】:

眉峰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释】:作于宋徽宗时期,作者不详。

【翻译】:女人颦眉皱目,伤心离别,二人牵手舍不得放开。四目相对总是看不够,不能忍这份离别,我们本是鸳鸯啊。升起薄雾,直到傍晚才投宿到荒村的驿店里,风雨之声令人难以入寐,离愁困扰他一整个夜晚。窗外的芭蕉还有窗里的人,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就好似点点滴滴的痛苦落在心中。

【赏析】:此词是市井之辈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但并未直接描述旅途的劳顿,而是表达痛苦的离情别绪。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离别之苦比起劳碌奔波是更难于忍受的,当初与家人离别时的难忘情景至今犹令主人公感到伤魂动魄。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是与家人不忍分离的情形。从“镇日相看未足时”一句体味,很可能他们结合不久便初次离别,所以特别缠绵悱恻。蹙破眉峰,是妇女离别时的愁苦情状,从男子眼中看出;纤手重执,即重执纤手的倒文,从男子一方表达,而得上句映衬,双方依依难舍之情,宛然在目。以下“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是男子在分别在即所感,也是别后心中所蓄。

离别的情形是主人公在旅宿之时的追忆,词的下片才抒写现实的感受,因为这次离别是他为了生计之类的.逼迫忍心而去,故思念时便增加了后悔的情绪,思念之情尤为苦涩。“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一方面道出旅途之劳苦,另一方面写出了荒寒凄凉的环境,旅人为赶路程,直至傍晚才投宿在荒村的驿店里,一副寒碜行色表明他是社会下层的民众,在这荒村的驿店里,风雨之声令人难以入寐,离愁困扰他一整个夜晚。“愁”是全词基调,紧密联系上下两片词意。风雨之夕,愁人难寐,感觉的联想便很易与离愁相附着而被强化。“窗外芭蕉窗里人”本不相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由于联想的作用,主体的感受便以为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就好似点点滴滴的痛苦落在心中。此种苦涩之情,令人伤痛不已。这结句即与唐宋文人作品比较,也可称之为名句。

【阅读训练】:

一、

1. 简析上阙的表达技巧。(4分)

2. 简析下阙的意象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3分)

3.“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既形象,又充满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4.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诗的异曲同工之处(6分)

二、

1.开头两句写了哪两种离别心理?二、三两句和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2.结尾两句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请简要说明。(4分)

3.本词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一、

1.①以细节描写传情达意。眉峰紧蹙,以神态描写绘妇女离别时的愁苦情状;重执纤手,整天相看,动作描写,状难舍之情,宛然在目;(2分)②末句,以鸳鸯形单影只喻夫妻分离,含蓄而隽永。(2分)

2.下阕选用薄暮、村驿,风雨、雨打芭蕉等意象,(1分)营造昏暗、荒寒、凄凉的意境,(1分)写出旅人(旅途的劳顿和)孤单凄苦的愁情。(1分)

3.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不相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一起,形象丰富(2分)“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则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非常强烈的感情。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更进一步体味,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似的不住地涌现在心头,作者用形象性的雨水幻觉,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出来(2分)

4.细节描写“执手”相同,以分手前细节动作表现情感(2分);借哀景写哀情相同(2分);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相同本诗上片虚写回忆,下片抒写现实感受;《雨霖铃》相反,上片写眼前分离,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2分)

二、

1.蹙破眉峰的痛苦心理、执手相看不愿分开的担忧心理。(2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分)

2.通过联想,离别的痛苦好像雨滴落在芭蕉叶上一 样滴落在心里,(2分)想象的哀景更增添离别的苦涩之情(2分)

3.善于借凄清景物抒发离别的思念之情(借哀景写哀情);善于抓住传神的细节进行描写, 表现离别人的愁苦心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想象离别后的心理感受)突出离别的悲伤程度。(写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两点3分)

篇8:碧城其一原文及赏析

碧城三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原文: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

一生长树水晶盘。

译文:

仙人居处,碧霞为城,重叠辉映,曲栏围护,云气缭绕。犀角簪一尘不染,身上的玉佩能保暖驱寒。

阆苑仙山的仙子们,传送书信多用仙鹤。女床山的'树上都栖宿着凤鸾。

我们抬头望着窗外,星沉海底令人心寒。一阵雨云飘过银河,我们只能隔河相看。

如果太阳明亮而且不动,永不降落,那将终无昏黑之时,那么,仙女们只好一生清冷独居。

注释:

碧城:道教传为元始天尊之所居,后引申指仙人、道隐、女冠居处。《太平御览》卷六七四引《上清经》:“元始天尊居紫云之胭,碧霞为城。”十二:极写多。阑干:栏杆。江淹《西洲曲》:“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极写阑干曲折。

犀(xī)辟尘埃:指女冠华贵高雅,头上插着犀角簪,一尘不染。犀,指犀角。辟,辟除。《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玉辟寒:传说玉性温润,可以辟寒。

阆(làng)苑:神仙居处。此借指道观。《续仙传·殷七七传》:“此花在人间已逾百年,非久即归阆苑去。”

附鹤:道教传仙道以鹤传书,称鹤信。李洞《赠王凤二山人》:“山兄望鹤信。”禇载《赠通士》:“惟教鹤探丹丘信。”

女床:山名。《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

星沉海底:即星没,谓天将晓。当窗见,与下“隔座看”均形容碧城之高峻。

雨:兼取“云雨”之意。雨过河源,隐喻欢会既毕。

晓珠:晨露。

水晶盘:水晶制成之圆盘,此喻指圆月。

赏析:

作者于文宗大和三年至五年(827—829年)学仙玉阳山,与女冠(或即宋华阳氏)有一段恋情,这组诗即写于这一时期。《碧城三首》反映的是唐代一些地位、身份特殊的年轻女子的生活。

篇9:古意,古意张碧,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古意,古意张碧,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 -诗词大全

古意

作者:张碧  朝代:唐  体裁:七古   銮舆不碾香尘灭,更残三十六宫月。

手持纨扇独含情,秋风吹落横波血。

篇10:春草碧,春草碧完颜?,春草碧的意思,春草碧赏析

春草碧,春草碧完颜?,春草碧的意思,春草碧赏析 -诗词大全

春草碧

作者:完颜?  朝代:元  体裁:词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阑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篇11:幽思,幽思张碧,幽思的意思,幽思赏析

幽思,幽思张碧,幽思的意思,幽思赏析 -诗词大全

幽思

作者:张碧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金炉烟霭微,银g残影灭。出户独裴回,落花满明月。

碧玉箫.关汉卿

碧玉箫.关汉卿

热门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