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游戏 > 实用文 > 其他范文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共16篇)-凯发k8游戏

| 一年零一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本文共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n2:合成氨,填充灯泡(与氩气),保存粮食

2.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激光

3.h2探空气球,氢氧焰,冶金,合成氨,高能无害燃料;

4.co2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5.c.金刚石:制钻头石墨:制电极,坩埚,铅笔芯,高温润滑剂,木炭制黑_;焦炭冶金;炭黑制油黑、颜料、橡胶耐磨添加剂

6.caco3:建筑石料,混凝土,炼铁熔剂,制水泥,制玻璃,制石灰

7.cl2: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制氯仿

8.hf:雕刻玻璃,提炼铀,制氟化钠农药

9.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10.s:制硫酸,硫化橡胶,制黑_,制农药石硫合剂,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

11.p: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红磷制农药,制火柴,制烟幕弹

12.si:制合金,制半导体。

13.sio2: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14.mg、al制合金,铝导线,铝热剂

15.mgo、al2o3: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

16.明矾:净水剂;

17.cuso4:制波尔多液;pcl3:制敌百虫

18.漂白剂:氯气、漂(实质是hclo);so2(或h2so3);na2o2;h2o2;o3

19.消毒杀菌:氯气,漂(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20.石膏:医疗绷带,水泥硬化速度调节

21.皓矾:医疗收敛剂,木材防腐剂,媒染剂,制颜料;

22.baso4:制其它钡盐;医疗“钡餐”

23.制半导体:硒,硅,锗ge,镓ga

24.k、na合金,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锂制热核材料,铷、铯制光电管

25.芒硝:医疗缓泻剂;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26.磷酸钙:工业制磷酸,制过磷酸钙等磷肥;

27.水玻璃:矿物胶用于建筑粘合剂,耐火材料

28.mgcl2制金属镁(电解),al2o3制金属铝(电解),nacl制金属钠(电解)

29.果实催熟剂—乙烯,

30.气焊、气割有氧炔焰,氢氧焰

31.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

32.甘油用于制_,溶剂,润滑油

篇2: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篇3: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co2=caco3↓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不用它检验,caco3 co2 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4)发出大量的热。

篇4: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锂电池

(二)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这类电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1)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它由两组栅状极板交替排列而成,正极板上覆盖有pbo2,负极板上覆盖有pb,电介质是h2so4.

铅蓄电池放电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pb(s) so42(aq)-2e=pbso4(s)(氧化反应)

-正极:pbo2(s) so42-(aq)十4h(aq) 2e=pbso4(s) 2h2o(l)(还原反应)

总反应:pb(s) pbo2(s) 2h2so4(aq)=2pbso4(s)十2h2o(l)

铅蓄电池充电的反应是上述反应的逆过程:

--阴极:pbso4(s) 2e=pb(s) so42(aq)(还原反应)

-- 阳极:pbso4(s) 2h2o(l)-2e=pbo2(s) so42(aq)十4h(aq)(氧化反应)

总反应:2pbso4(s)十2h2o(l)=pb(s) pbo2(s) 2h2so4(aq)

可以把上述反应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pb(s) pbo2(s) 2h2so4(aq)2pbso4(s)十2h2o(l)

(2)碱性镍—镉电池:该电池以cd和nio(oh)作电极材料,naoh作电解质溶液。

负极:cd 2oh--2e-=cd(oh)2

正极:2nio(oh) 2h2o 2e-=2ni(oh)2 2oh-

总反应式为:cd 2nio(oh) 2h2o=cd(oh)2 2ni(oh)2

从上述两种蓄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看出,铅蓄电池在放电时除消耗电极材料外,同时还消耗电解质硫酸,使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内阻增大,导电能力降低。而镍—镉电池在放电时只消耗水,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会有明显变化,内阻几乎不变,导电能力几乎没有变化。

(3)氢镍可充电池:该电池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可充电池,可连续充、放电500次,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镉电池。

负极:h2 2oh--2e-=2h2o

正极:2nio(oh) 2h2o 2e-=2ni(oh)2 2oh-

总反应式为:h2 2nio(oh)=2ni(oh)2

(三)燃料电池

又称连续电池:一般以天然燃料或其它可燃物质如h2、ch4等作为负极反应物质,以o2作为正极反应物质而形成的。燃料电池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大,是正在研究的新型电池之一。

(1)氢氧燃料电池主要用于航天领域,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一般用金属铂(是一种惰性电极,并具有催化活性)或活性炭作电极,用40%的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2h2 4oh--4e-=4h2o正极:o2 2h2o 4e-=4oh-总反应式为:2h2 o2=2h2o

(2)甲烷燃料电池用金属铂作电极,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负极:ch4 10oh--8e-=co32- 7h2o

正极:2o2 4h2o 8e-=8oh-

总反应式为:ch4 2o2 2koh=k2co3 3h2o

(3)甲醇燃料电池是最近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是现有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10倍。

负极:2ch4o 16oh--12e-=2co32- 12h2o

正极:3o2 6h2o 12e-=12oh-

总反应式为:2ch4o 3o2 4oh-=2co32- 6h2o

(4)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该电池是美国西屋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o2-在其间通过。

负极:2h2 2o2-4e-=2h2o

正极:o2 4e-=2o2-

总反应式为:2h2 o2=2h2o

(5)熔融盐燃料电池:

该电池用li2co3和的na2co3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0c下工作的燃料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

负极:2co 2co32--4e-=4co2

正极:o2 2co2 4e-=2co32-

总反应式为:2co o2=2co2

篇5: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条件问题: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增大,不能使用22.4l/mol。

(2)状态问题:标准状况时,h2o、n2o4、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大部分卤代烃、含氧衍生物等为液态或固态;so3、p2o5等为固态,不能使用22.4l/mol。

(3)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白磷(31g白磷含1.5molp-p键)、金刚石(12g金刚石含2molc-c键)、晶体硅(1molsi含2molsi-si键)及晶体sio2(60g二氧化硅晶体含4molsi-o键)、cn(1molcn含nmol单键,n/2mol双键)等。

(4)某些特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与h2o、co2的反应(1molna2o2转移1mol电子;cl2与h2o、naoh的反应(1molcl2转移1mol电子。若1molcl2作氧化剂,则转移2mol电子);cu与硫的反应(1molcu反应转移1mol电子或1mols反应转移2mol电子)及与fe有关的反应(与非氧化性酸、盐的置换变为fe2 、而与氯气等反应而被氧化为fe3 等)。

(5)电解质溶液中因微粒的电离或水解造成微粒数目的变化:如强电解质hcl、hno3等因完全电离,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ch3cooh、hclo等因部分电离,而使溶液中ch3cooh、hclo浓度减小;fe3 、al3 、co32–、ch3coo–等因发生水解使该种粒子数目减少;fe3 、al3 、co32–等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溶液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总数增多等。

(6)由于生成小分子的聚集体(胶体)使溶液中的微粒数减少:如1molfe3 形成fe(oh)3胶体时,微粒数目少于1mol。

(7)此外,还应注意由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微粒时,是否告知了溶液的体积(如1mol/lna2co3溶液中na 为2na是错的);计算的是溶质所含分子数,还是溶液中的所有分子(应考虑溶剂水)数;某些微粒的电子数计算时应区分是微粒所含的电子总数还是价电子数,并注意微粒的带电情况(加上所带负电荷总数或减去所带正电荷总数)。

篇6: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精选

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1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1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12.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13.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3,但ⅳa、ⅴa族的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5个电子。

1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但h原子只有1个电子,b原子只有3个电子。

15.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1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 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17.主族元素的正价一般等于族序数,但f、o例外。

18.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19.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20.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一定减弱,非金属性一定增强?不一定:第一周期不存在上述变化规律?

21.第五?六?七主族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一定显酸性?不一定: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化学式氢写左边,其它的氢写右边。

22.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白磷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2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②检查△h的” “”-“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 “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24.”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2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26.优先放电原理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f-。阴极:ag >hg2 >fe3 >cu2 >h >b2 >sn2 >fe2 >zn2 >al3 >mg2 >na >ca2 >k 。

27.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28.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

2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3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 、mg2 、al3 ;oh-h3o 、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1.2020高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三篇

2.最新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篇

3.2020高考高三化学知识点复习三篇

4.2020最新高三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5.2020最新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精选

篇7:高三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三号

(一)、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采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

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有的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例如:n表示的意义:(1)表示氮元素、(2)表示一个氮原子(3

fe表示的意义:(1)表示铁元素、(2)表示一个铁原子、(3)表示铁这种物质注:在元素符号前面有系数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即表示几个某原子

如2cu表示两个铜原子

新的发现:除h、o、n、f、cl、br、i的元素符号表示两种意义外,剩余的固态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三种。

二、离子符号

意义:(1)表示一个某离子

(2)表示一个某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1、mg2 (1)一个镁离子(2)一个镁离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2mg2 :两个镁离子

注:在离子符号前面有系数表示几个某离子。

三、化合价符号

(一)、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氢正一,氧负二,单质零,金正非负和为零

一价钾钠铵氢银,二价氧铜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氧硝酸根负一价,硫酸碳酸根负二价。

(二)、化合价法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三)、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

(四)、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符号在书写上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1)元素符号相同

(2)数值、正负相同

不同点:(1)书写位置不同

(2)数值与正负顺序不同

(3)“1”的省留不同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

(1)系数:表示粒子个数

(2)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原子的个数

(3)右上角的数字:一个某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某电荷。

(4)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

篇8:高三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

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 (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溶液浓度不同,颜色由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工业盐酸(含fe3 )、久置的浓硝酸(含no2)

(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蓝绿色)、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

气或氯水(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8.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碘蒸气

有色物质的溶液为什么会有颜色?

从光学角度,是说溶液对某一种或几种颜色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弱,而其余的可见光都被溶液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溶液的颜色就是除掉被吸收的光后剩下的光的混合颜色.比如说硫酸铜溶液,就是将除蓝光以外所有光都吸收了,只剩下蓝色光,所以我们看到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另外,从物质角度考虑,对于离子型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如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合铜离子)的d轨道能级分裂成高、低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的能量之差恰好为某种颜色光的能量(如硫酸铜溶液中,水合铜离子3d轨道的分裂能恰好为某种蓝色光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当高能轨道上的某个电子跃迁到低能轨道上时,释放的能量便将以这种颜色的.光的形式释放。

篇9:高三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篇10:高二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 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 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 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__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篇11: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总结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 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9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 和fe3 之间的转化、fe3 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8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详解之同质异化法

为了消灭老鼠,人们制作了捕鼠夹。别看这/!、小的捕鼠夹.它的设计还颇费匠心呢!老鼠不会自己找上门来让人们.捕杀,因此要先想办法引诱它出来。于是,人们就为老鼠准备了喜欢吃的食物作为诱饵。当然,也可以在诱饵中混进能毒死老鼠的药物,但是药物的毒性毕竟不会那么快的反应出来。有些地方经常使用老鼠药来毒死老鼠,未被发现的鼠尸就会腐烂发臭,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最好是原地杀死它。出于这种需要,人们把诱饵安上连接弹簧的挂钩,让贪吃的老鼠触动挂钩,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挂钩突然松开,夹子夹住老鼠,从而达到捉住老鼠并杀·死它的目的。

从对制作捕鼠夹的思维流程的解剖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其实有许多物品是通过这样的思考方法而产生的。我们用的电子计时笔,就是一例。电子表作为表的功能出现,主要是计时,而笔的主要作用是书写。这两者从表面看好像毫无关系,但实际上有一种潜在的联系。因为用笔书写时,往往会想到写了多少时间,写到什么时候为止,或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等等。因此,制作者就把这两者的长处结合在一起,将电子表装在笔杆中,电子计时笔就诞生了、

“水泥肥料”的发明也是如此。澳大利亚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在收获季节里,人们发现一片甘蔗田的甘蔗产量竟提高了50写,这是怎么回事呢?回想起来,原来在甘蔗栽种前一个月.有一些水泥洒落在这块田里。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正是水泥中的硅酸钙使那片酸性土壤得到了改良,这才提高了甘蔗的产量。于是,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水泥肥料”就此问世。

从上述几例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对现有的各种发明,积极运用新的知识或从新的角度来加以观察、分析和处理,a生立造性成果,这就叫做同质异化。

篇12: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碱性物质:

①碱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

②碱性 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oh)3等

③碱性 还原性:na2so3、na2s、fe(oh)2等

2.酸性物质:

①酸性:hcl(稀)、h2so4(稀)、h2co3、nahso4、alcl3、nh4cl等

②酸性 氧化性:hno3、h2so4(浓)、hclo、fecl3、cuso4等

③酸性 还原性:h2s、h2so3、hi、feso4等

3.中性物质:

①中性:na2so4、cacl2、ba(no3)2等

②中性 还原性:nai、kbr等

如果反应物都是碱性物质,它们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na2o2 na2s 2h2o=4naoh s↓

同理,如果反应物都是酸性物质,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2fecl3 2hi=2fecl2 2hcl i2

当然,如果是酸、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反应时,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例如:cacl2 na2co3=2nacl baco3↓

h2so4 ba(no3)2=baso4↓ 2hno3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i na2o2 2h2o=4naoh i2

2nai 2fecl3=2fecl2 2nacl i2

在高中涉及的反应中,难度较大的是以下两类反应:

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②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这两类反应我们既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书写时应该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原则,再考虑复分解反应。

例如:

⑴2fecl3 na2s=2fecl2 2nacl s↓

⑵h2s naclo=nacl s↓ h2o

⑶10hno3 3fe(oh)2=3fe(no3)3 no↑ 8h2o

⑷6hi 2fe(oh)3=2fei2 i2 6h2o

篇1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so2 2h2s === 3s 2h2o

so3 2ki === k2so3 i2

no2 2ki h2o === no i2 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 h2s === 4no so3 h2o

2no2 cu === 4cuo n2

co2 2mg === 2mgo 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2h2 === si 2h2o

sio2 2mg === 2mgo si

篇14: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做还原剂

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2.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 ,oh-,h )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 ,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三)、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篇15: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so2 h2o === h2so3

so3 h2o === h2so4

3no2 h2o === 2hno3 no

n2o5 h2o === 2hno3

p2o5 h2o === 2hpo3

p2o5 3h2o === 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 3h2so4(浓) === 2h3po4 3so3)

co2 h2o === h2co3

篇16: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热门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