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游戏 > 高中语文 > 强化训练

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考点解析(精选9篇)-凯发k8游戏

| saibox|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考点解析,本文共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考点解析

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考点解析

甲乙两篇文言文(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①,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②,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③。”

注:①马多天下:马比天下其它地方多。②不为虚语矣:不算是虚夸之语了。——节选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或: (2)食:

(3)策: (4)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甲文,说说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有人说“无马”,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小题1】(1)有时 (2)同“饲”喂养 (3)鞭打、驱使(4)郊野。(共4分。每小题1分)

【小题2】答案: (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我所谓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 (共4分。每小题2分)

【小题3】答案: ①伯乐不常有;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共3分。三个原因,每个1分)

【小题4】此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甲文看法略;乙文提供参考意见:例如:同意,没有好马即谓无马,“得人才者得天下”,领导者要招揽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不同意,没有好马还有普通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人的能力。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或”为古今异义,“食”是通假字,“策”用作动词,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骈”“槽枥”“生”“死”“所谓”“空”“良”,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名篇,此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从文中摘引句子回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两文内容,找到关于“无马”的语句,理解两文以马喻人才,从人才的作用这个方面来理解句意。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篇2: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辅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通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奈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备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足,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动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蛘肥滋味之事。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来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王充宇仲任,回稽上虞人也,其先自①魏郡无城徙焉。充少孤②。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肆④,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注]①先:祖先。②孤:指小的时候死了父亲。③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④书肆:书店。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支:____(2)徙:____(3)辄: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游洛阳书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两则选文,试比较两文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两则选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联系你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肢体;(2)迁徙;(3)就。

2.(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常游/洛阳书肆

3.(1)我就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2)就通晓了各家各派的言论。

4.示例:

相同:(1)都写到了主人公生活贫困。

(2)也都写了主人公勤奋好学。

不同:(1)甲文侧重写学习态度,乙文还写到了学习方法。

(2)甲文用了对比手法,乙文没用。

5.“略”。提示:围绕主观的勤奋可以克服客观条件的不足作答。

(意对即可)

篇3: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释:_____________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诣:_____________

(3)咨其风土 咨: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交友

b.考察

c.读书

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放下(2)到(3)询问

2.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直到毫无疑问才停止。

3.a

4.勤奋、严谨、专注。

篇4: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解析

文言文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固言,赵郡人。祖并,父现。固言,元和七年登进士甲科。太和初,累官至礼部郎中、知台杂。四年,李宗闵作相,用为给事中。五年,宋申锡为王守澄诬陷,固言与同列伏阁论之。将作监王堪修奉太庙弛慢,罚俸,仍改官为太子宾客。制出,固言封还。曰:“东宫调护之地,不可令弛慢被罚之人处之。”改为均王傅,六年,迁工部侍郎。七年四月,转尚书左丞,奉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八年,李德裕辅政,出为华州刺史。

其年十月,宗闵复入,召拜吏部侍郎。九年五月,迁御吏大夫。六月,宗闵得罪,固言代为门下侍郎、平章事, 寻加崇文馆大学士。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李训自代固言为平章事。训、注诛,文宗思其谠正,开成元年四月,复召为平章事,判户部事。

二年,君臣上徽号,上紫宸言曰:“中外上章,请加徽号。朕思理道犹郁,实愧岳牧之请。如闻州郡甚有无政处?”固言曰:“人言邓州王堪衰老,隋州郑襄无政。”帝曰:“堪是贞元时御史,只有此一人。”郑覃曰:“臣以王堪旧人,举为刺史。郑襄比来守官,亦无败事。若言外郡不理,何止二人?”帝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班行多闲员,岂时乏才耶?”李石对曰:“十室之邑,盛有忠信。安有大国无人?盖贞无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选人才之过也。”固言曰:“求才之道,有人保任,便宜奖用。随其称职与否升黜之。”曰:“宰相荐人,莫计亲疏。窦易直作相,未尝论用亲情。若己非相才,自宜引退。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

寻进阶金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上表让门下侍郎,乃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入朝,历兵、户二部尚书。宣宗即位,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大中束,以太常卿孙简代之,拜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卒。

(选自《旧唐书》,有少量删节)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言与同列伏阁论之 同列:同事,同僚

b.六月,宗闵得罪 得罪:开罪,冒犯

c.文宗恩其谠正 谠正:正直,公正

d.实愧岳牧之请 岳牧:大臣,要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阂朋党

b.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爱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c.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d.时李训郑注用事/自欲窃辅相之权/宗闵既逐外/示公体爰立/固言其实恶/与宗闵朋党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固言正直敢言。在担任给事中一职时,他替被王守澄诬陷的宋申锡辩护,封还了皇帝任命王堪为太子宾客的诏令。

b.李嗣言淡泊超脱。他身处晚唐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多次被排挤出朝廷,但处之泰然,后来还主动让出门下侍郎一职。

c.李固言疾恶如仇。在任文宗相国时,他极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但由于郑覃与李石的袒护,最终不了了之。

d.李固言精明老练。他乘文宗讨论徽号之机,提出对当时政事的看法;但发现皇帝并不支持自己时,就不再坚持己见。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益贞元中仕进路塞,有才之人或托迹他所,此乃不叙进人才之过也。(5分)

(2)若是公举,亲亦何嫌?人鲜全才,但用其所长尔。(5分)

答案:

1.b 【答案】得罪:获罪。

2.b 【答案】断句最重要的还是理解文意,史传尤其要把握好人物关系——李宗闵、李固言、李训、郑注这四个人物的关系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其次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弄明白所选语段的`意义,例如本选段所言就是李宗闵下台后,李训、郑注与李固言的权力斗争。另外,注意一些句首字与句末字,如本选段中的“爰”,就是句首字。

3.c 【答案】“疾恶如仇”的概括不准确,王堪与郑襄,可能不称职,但没有材料支持他们是恶人;“力主张罢免昏庸官员王堪和郑襄”不符合文意,李固言只是向皇帝陈述他们的不称职,没主张罢免他们;李石没有袒护王、郑二人,李石的话,主要是回答文宗的疑问,总结德宗朝在任用人才上的失误。

4.(1)大概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盖”“他”“过”各1分,“此乃……”判断句式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2)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公举”“嫌”“鲜”“但”各1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固言,是赵郡人。祖父名赵并,父亲名赵现。李固言在元和七年考取进士甲科。太和初年,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郎中、知台杂等官职。太和四年,李宗闵担任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太和五年,宋申锡被王守澄诬陷,固言和同事们跪伏在朝堂上替他争论。将作监王堪因为维修、供奉太庙消极怠慢,被罚俸禄,仍然改任太子宾客。诏书写好后,李固言驳回了诏书,说:“东宫是调教护持太子的地方,不能让不能尽责而被罚的人处在这个位置。”于是改任均王傅。太和六年,升任工部侍郎。太和七年四月,改任尚书左丞,奉皇帝命令制定左、右仆射上书言事的制度仪节。太和八年,李德裕担任宰相,将李固言调任华州刺史。

那年十月,李宗闵又入朝主政,召回李固言担任吏部侍郎。太和九年五月,又升任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固言代理门下侍郎、宰相之职,不久,又加官崇文馆大学士。当时李训与郑注专权,自己想窃取宰相之职。李宗闵被贬职之后,表面上体现自己的公正,就推举李固言任宰相,暗地里又诋毁他跟李宗闵结为朋党。那年九月,李固言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调出朝廷,担任兴元郡节度使。李训自己取代李固言担任宰相。李训与郑注被处死后,唐文宗想到李固言非常正直,于开成元年的四月,又将他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兼任户部尚书。

开成二年,大臣们请求给皇帝献上尊号,皇帝在紫宸殿说:“朝廷内外都上奏章,要求给我加一个尊号。但是我考虑到国家治理得并不好,实在愧对大臣们的请求。好像听说州郡地方官很多没有政绩?”李固言说:“有人说邓州刺史王堪衰弱老迈,隋州刺史郑襄政事混乱。”皇帝说:“王堪是贞元年间的御史,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郑覃说:“我因为王堪是个老臣,举荐他担任刺史。郑襄近来也恪守职责,也没有什么乱政的事情。如果说州郡治理得不好,哪里又只有这两个人?”皇帝说:“诗经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德宗时代,朝廷里面有很多担任闲职的官员,难道是因为缺乏人才吗?”李石回答说:“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也一定会有忠诚守信的人。怎么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会没有人才?是因为贞元年间晋升的通道被堵塞了,所以有才华的人,有些寄身于其他的地方,这就是不录用提拔人才的过失了。”李固言说:“求才的办法,就是有人保荐,就应该奖掖任用。然后随着他是否称职加以提拔与罢免。”皇帝说:“宰相推荐人才,不要考虑和自己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窦易直当宰相时,就不曾任用关系亲密的人。如果自己不是当宰相的材料,自然应该主动辞职。如果是公正的推举,和自己关系亲密又有什么嫌疑呢?人很少是全才,只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就是了。”

不久,又进阶为金紫,兼户部尚书。那年的十月,以门下侍郎和宰相的身份,出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取代杨嗣复。李固言上奏章,请求让出门下侍郎一职,于是任检校左仆射。会昌初年,又进入朝廷,历任兵部与户部尚书。唐宣宗即位后,授予他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之职。大中末年,用太常卿孙卿取代他,授予他太子太傅的职位,分管东都事务,在此职位上去世。

篇5: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译文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译文答案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移檄购光武 购:悬赏捉拿

b.发兵攻拔邯郸 拔:攻取

c.乃闭营坚壁 壁:驻扎

d.方飨士作倡乐 飨:犒劳

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

a.①死者脱衣以敛之 ②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b.①伤者躬亲以养之 ②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c.①客兵远来,粮食不足 ②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d.①方飨士作倡乐 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跑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①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②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③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答案:

1.c(c中的“壁”应作“军营”讲;“驻扎”也是其常用义项之一,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之“魏王恐,使人出晋鄙,留军壁邺”即为“驻扎”之意。)

2.b(a中后一句是写王霸作战英勇;c中前一句是写王霸与其部下分析敌兵的现状;d中后一句是写王霸处变不惊。)

3.c(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部下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并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释之时,而是下面“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之时。)

4.(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省略句1分,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

(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1分;“屈”,使……屈服,1分)

附参考译文:

王霸字元伯,颍川颖阳人。光武起兵,经过颍阳时,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为大司马,就把王霸任命为功曹令史,王霸就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光武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

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骑马南下至下曲阳。听说王郎的部队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后,光武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亲手斩杀了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

王霸跟从光武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刘秀即位光武帝后,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驾临谯地,派遣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起向东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五校军到垂惠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会来增援,不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的士气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两军一定会都被打败,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于是关闭营门,严密戒备。军官们争相要求出战,王霸说:“苏茂的军队很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将士内心恐惧,而马武依赖我军,两支军队不一致,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们闭营坚守,表示我们不援助马武,贼军定会乘胜轻举冒进。马武得不到救兵,战斗力自然培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所有的军队进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路润等几十名壮士割断头发请战。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坚决,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周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在惊慌混乱中败阵逃跑,王霸、马武各自回营。苏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战,正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向王霸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里不动。军官们都说:“我们昨天已经击败了苏茂,现在容易打败他!”王霸说:“不是这样。苏茂的军队从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频繁挑战,想取得一时的胜利。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休整军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苏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战,就只好率军回营。

光武十三年,朝廷为他增加封邑和户口。又封他为向侯。光武三十年,确定封地爵位为淮陵侯。永平二年,因为有病而免职,数月后去世。

篇6:高中金安节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以及解析译文

高中金安节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以及解析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②丁忧:遭父母之丧。 ③ 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4.下面对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博洽经史 洽:广博

b.梓遂罢,桧衔之 衔:抓住

c.存中议遂格 格:被搁置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

b。解析衔:心中怀恨

5.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 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c 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b 解析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篇7: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篇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7-10题。(共13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⑵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⑶林木历历可数:________ ⑷泫然不能自已:________

⑸左迁此地:________

【解析】前三题是应该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景:日光、阳光;明:明媚(可结合“春和景明”这个由两个主谓结构构成的并列结构来分析)。或:有时。历历:清清楚楚(可参考《核舟记》中“珠可历历数也”句解释)。自已:控制(抑制)自己(的感情)(多用于否定式)。自,自己;已,控制(在《一面》中有文下注释的)。左迁:贬官,降低官职(应该学过的,我们应该学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言文词语解释,课内的不允许丢分。课外的其实 还是来自于课内,如“历历”来自于《核舟记》中“珠可历历数也”、“左迁”来自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自已”即使答不对,也不丢分。)

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2)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译文:

【解析】翻译的规则和技巧就是——①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②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③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④注意句式,内外兼工。第一句是课内名句:波动的月光闪烁着金色(动景),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静景)。⑵时(不时)有(有)小舫(小船)往来(来来往往),如(像)蝇头细字(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着(可解释为“写”,因为主语是“蝇头细字”)(于)白(白色)溪(不用翻译吧)练(见文中注释)上——后半句比较繁,可以翻译为:写在白色丝绢般的溪水上。

(文句翻译,课内的不允许丢分。课外文句,抓住其中关键词,如“时”“细”“着”等,即可理顺全句大意。)

9.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解析】这其实是一道翻译题。文中句子是“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翻译出来就是: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统领军队是知名的将帅,年轻时就已渐渐展示了过人的才华, 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 更可贵的是,贬官不久政绩考核第一等(政绩卓著至极)。注意,文中还有两处注释帮你哦。

(文言文内容理解,出简答题,一是圈定答案范围,二是参照分数,判定有几点,再用自己的话说明。)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 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2分)

a.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解析】这道题的迷惑性很大,一定要仔细推敲。a、c正确,b基本正确。这样说是因为“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可以推敲推敲(古人往往是,并不意味全部是;全文是,并不意味节选也是。但靠上去贴个标签也没有问题)。c项中“楼前正对着君山”可能是“干扰项”,原文“排拆水面”(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学生一时难懂。d比较明显,但“时间顺序”也有可能干扰“情感变化”:时间只是顺序,景色变幻才是外因,所以,“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闲淡”是因为“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雄快”是因为“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傍晚“愀然以悲”是因为“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

(文言文内容理解,出选择题,要求每一个选项,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和依据。)

篇8:高中文言文练习题目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 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 ;乙文强调的是 。(2分)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1)面刺:当面指责。(2)以:用。(各1分,共2分)

2.d(2分)

3.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所谓”必须译出,“战胜于朝廷”必须译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

4.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1分);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1分)。(共2分)

5.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1分),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1分),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共2分)

篇9: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6分)

(1)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不觉呀/然惊恐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d.使之/冲烟而飞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4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通“僵”,僵硬(2分) (2)正(2分) (3)用鞭打(2分)

小题2:b(3分)

小题3:(1)我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3分)(2)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吃掉。

小题4:因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且观察细致,加之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富有童心童趣。(4分)

小题1:试题分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了解文言实虚词的不同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试题(1)中的“强”是个通假字,读 “jiāng”,同“僵”,意思为“僵硬”;(2)中的“方”根据语境意思为“正”,不能理解为“方向”;(3)中的“鞭”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用鞭子打”。

小题2:试题分析:“不觉呀然惊恐”这句话的含义是“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呀然”在句中修饰限制“惊”的,意思是“‘唉呀’地惊叫一声”,朗读时注意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一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较长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连词前后、句首发语词之后,要进行语意上的停顿。此句可这样停顿:不觉/呀然惊恐。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 “藐小”(细小)、“其”(它的)、“故”(因此)、“时有”(常常有)、“物外之趣”(事物之外的乐趣)等词的意思;翻译(2)时,要注意“盖”是句首的发语词,可译为原来,“而”,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另外,文言文翻译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可从“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角度来理解和组织。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可见“物外之趣”的原因之一是善于观察。“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可知,原因之二是善于想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可知,有好奇心,贪玩,富有童心童趣。

中考必考文言文浣溪沙解析

热门推荐

网站地图